过司竹监有怀王监正之

不见崧丘跨鹤仙,才名留得万人传。
春郊渍酒伤今日,夜雨论文记昔年。
宰树谩悬公子剑,高山已绝伯牙弦。
故居修竹青青在,寂莫终南落照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司竹监有怀王监正之》是金代的杨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主题内容:

  1. 作者简介
  • 杨慥,字叔玉,是金朝的一位知名诗人和文学家,其文雅受到人们的尊重。
  • 杨慥在金代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尚书省令史、监察御史等,展现了他的行政能力和文治才华。
  1. 诗歌原文
    不见崧丘跨鹤仙,才名留得万人传。春郊渍酒伤今日,夜雨论文记昔年。宰树谩悬公子剑,高山已绝伯牙弦。故居修竹青青在,寂莫终南落照边。

  2. 主题解析

  • 怀念与追忆:诗中通过“不见崧丘跨鹤仙”和“夜雨论文记昔年”,表达了对友人王监正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美。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故居修竹青青在,寂莫终南落照边”等句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1. 艺术特色
  • 韵律和谐:整首诗遵循严格的押韵规则,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 意象生动:诗中的意象如“宰树”、“伯牙弦”等,富有象征意义,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过司竹监有怀王监正之》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金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 情感表达: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金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文人多感国运衰微。
  • 杨慥在官场上的活动可能也受到了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感。

《过司竹监有怀王监正之》是一首充满情感且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情况。对于研究金朝文学和历史的学者来说,这首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