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黍低风汝水长,迟迟驿骑困秋阳。
病躯官事交相碍,梦雨行云肯借凉。
尽说秋虫不伤稼,却愁苛政苦于蝗。
诗成应被西山笑,已炙眉头尚否臧。
襄城道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襄城道中》是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一首诗。诗中的“襄城道中”指的是明代的一座重要城市——襄阳,这座城市在唐代时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襄城道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襄阳及其周围环境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整体繁荣景象。诗中写道:“天倚嵩高霜气肃,地连许颍晓烟横。”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天空高远而寒冷,嵩山之巅霜气弥漫;大地与许州、颖州的交界地带,清晨薄雾缭绕。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也展示了他对当地地理环境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景。诗人写道:“民物熙熙乐太平。”这句话表明,他希望看到民众安居乐业,生活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中。这种思想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整体状态,也是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襄城道中》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也值得深入探讨。它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襄城道中》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