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见桃花

九衢鞍马苦尘腥,忽见溪桃倦意醒。
未必施朱便粗俗,最怜涤露出娉婷。
城东诗老图幽绝,水上仙郎记窈冥。
何似玉堂留故事,卖花担上有丹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上见桃花》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赵秉文,字华父,号闲闲居士,金代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马上见桃花》是他作品中的佳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感悟。
  2. 诗歌原文:《马上见桃花》可怜马上逢春色,不得明窗贮古瓶。只恐东风易零落,兔葵燕麦又青青。
  3. 诗歌鉴赏:《马上见桃花》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诗中的“可怜”与“不得”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即在旅途中不能将美景长久收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哀叹。
  4.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七言绝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以及富有画面感的描述方式,使其成为宋元以来传颂千古的经典之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在情感上引人共鸣。
  5. 文化价值:赵秉文的《马上见桃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符号。它展现了金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6. 现代影响:《马上见桃花》在当代依然被广泛引用和研究,许多学者对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它不仅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审美体验,也为研究金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赵秉文的《马上见桃花》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传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