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凉陉寄内

青芜平野,小雨千峰,还成莫陉寒色。
裁剪芸窗,忆得伴人良夕。
遥怜几重眉黛,恨相逢、少于行役。
梨花泪,正宫衣春瘦,晓红无力。
应怪浮云夫婿,不解趁、新醅醉眠凉月。
怨入关河,西去又传音息。
谁知倦游心事,向来年、苦思泉石。
人未老,约闾峰、多占秀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声声慢·凉陉寄内》是金朝诗人蔡松年创作的一首词,而非诗歌。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与吴激齐名,合称“吴蔡体”。他的词作《明秀集》中有收录这首作品,其全称为《声声慢·凉陉寄内》,体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深厚底蕴和精湛技艺。

《声声慢·凉陉寄内》的全文如下:

青芜平野,小雨千峰,还成暮陉寒色。裁剪芸窗,忆得伴人良夕。遥怜几重眉黛,恨相逢、少于行役。梨花泪,正宫衣春瘦,晓红无力。应怪浮云夫婿,不解趁新醅,醉眠凉月。怨入关河,西去又传音息。谁知倦游心事,向年来、苦思泉石。人未老,约闾峰、多占秀碧。

《声声慢·凉陉寄内》是一首描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词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青芜平野”、“小雨千峰”,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接着通过“裁翦芸窗”的动作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细腻感受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特别是“遥怜几重眉黛”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词人对恋人深情的怀念和对相聚时光的渴望。

《声声慢·凉陉寄内》中的“应怪浮云夫婿,不解趁新醅,醉眠凉月”反映了词人对爱人不能及时陪伴的遗憾和抱怨。这里的“浮云夫婿”暗喻爱人不在身边,使得词人无法共享欢乐时光。而“醉眠凉月”则展现了词人想要摆脱世俗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的愿望。

《声声慢·凉陉寄内》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更是一首充满了深刻情感与哲理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