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次寒山外,人家霁雨中。
饥鹰蹲落照,危叶颤西风。
墙缺青山补,桥欹白水通。
丰年闻好语,倚杖问蓑翁。
宿崔家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崔家庄》是元代著名诗人赵秉文创作的一首古风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作原文:野次寒山外,人家霁雨中。饥鹰蹲落照,危叶颤西风。墙缺青山补,桥欹白水通。丰年闻好语,倚杖问蓑翁。
诗作赏析:《宿崔家庄》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乡村秋景。首句描绘了野外的景象,寒山之外,雨后的村庄显得格外清新。紧接着,饥鹰在夕阳下盘旋,而枯黄的树叶在西风中颤抖,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随后的诗句中,“墙缺青山补”和“桥欹白水通”则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修补与水流的畅通,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
作者介绍:赵秉文,元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赵秉文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文化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农村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特色。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表达方式为后世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新视角。
《宿崔家庄》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递。它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点,同时也启发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