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次寒山外,人家霁雨中。
饥鹰蹲落照,危叶颤西风。
墙缺青山补,桥欹白水通。
丰年闻好语,倚杖问蓑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进行辨析。

“野次寒山外”,野外的山野之外,寒气逼人,一片凄清。

“人家霁雨中”,雨后山村,人家炊烟袅袅,一片宁静。

“饥鹰蹲落照,危叶颤西风”,饥鹰栖息在落日余晖中,树叶在西风中摇曳。

“墙缺青山补,桥欹白水通”,山石残缺了,青峰来补;桥梁倾斜了,白水流过。

“丰年闻好语,倚杖问蓑翁”,丰收的年景中传来好消息,拄着拐杖,向打渔的老翁询问。

【答案】

译文:

荒野中的山野外边,寒气逼人,凄清冷落;

山村人家炊烟袅袅,雨后的山村一片宁静。

饥鹰栖息于落日余晖之中,树叶在西风中摇曳;

山石残缺了,青峰来补;桥梁倾斜了,白水流过。

听说丰收的好消息,拄着拐杖,向打渔的老翁询问。

赏析:

此诗描写了山村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联写景,点明时间是傍晚,地点是山村外的小路上。“山”字用得很恰当。“寒”字渲染出山村夜晚的气氛。“外”字写出诗人的心境。“寒”“外”两个词组,使整首诗笼罩一层淡淡的哀愁气氛。

颔联描写山村晚景。“饥鹰”二字用得极妙,它既表现了饥鹰在落日余晖下觅食的情景,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感。

颈联描写山村夜景。“危叶”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树叶被风吹弯的样子,“颤西风”三个字则表现出树叶的颤动。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树叶的动态。“倚杖”“问”这两个动作,写出了诗人的孤寂感。

尾联描写诗人与老人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