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瑶池去,应归海上峰。
宝奁空有象,练幄静无踪。
孝享严三庙,舆仪备九龙。
献陵今密迩,挥泪洒楸松。
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秉文的《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之其六》是一首表达哀悼和怀念之情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背景:赵秉文,金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受到后世推崇。赵秉文的生平经历丰富,他在金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诗词原文:阿母瑶池去,应归海上峰。宝奁空有象,练幄静无踪。孝享严三庙,舆仪备九龙。献陵今密迩,挥泪洒楸松。
诗词赏析:《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是一组悼念明惠皇后的诗歌,共四十首,每首都表达了作者对皇后的深切哀悼。其中,《其六》作为其中的第六首,更是深刻地描绘了皇后逝世后的景象和情感。诗中“阿母瑶池去,应归海上峰”表达了皇后如同天上仙境一般的尊贵和美好;“宝奁空有象,练幄静无踪”则透露出皇后虽已离去却依然如故,她的遗物和景象仍旧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创作背景与时代意义:赵秉文创作这些挽词时,正处于金国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的时期。他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逝去皇后的哀思,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死亡和纪念的态度。在金朝后期,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加剧,赵秉文的这些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批评。
赵秉文的《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之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悼和怀念之情的文学作品,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文学的形式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赵秉文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