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德高千古,慈闱十万春。
地维伤绝纪,月彩忽韬轮。
应物归先识,忧民感至仁。
神仪虽已閟,遗范不埃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圣德高千古,慈闱十万春。
地维伤绝纪,月彩忽韬轮。
应物归先识,忧民感至仁。
神仪虽已閟,遗范不埃尘。
《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 其七》是一首唐代文学家宋之问的作品。宋之问(约656年-712年),字延清,汾州人,唐代文学家。他是宋璟的第三子,早岁和父亲一起参与科举考试,通晓《老子》《易经》和《春秋》,考中进士。唐高宗时期,宋之问先后应举弘文馆校书郎、尚舍奉御等职。唐隆元年(680年),因与韦思恭、宗楚客、纪处讷、姚元崇、来庭筠五位大臣结为“才人”,又称“五言诗友”。
在这首诗中,宋之问用深沉而悲怆的笔触描绘了哀悼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明惠皇后逝世的沉痛之情。整首诗以明惠皇后的哀挽词句为线索,通过对亡国遗民的痛苦遭遇和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深思。
《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 其七》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