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会合少知音,一榻高悬肯重寻。
后日相逢应老大,何时一笑共登临。
三年京国尘埃梦,千里故人离别心。
想见诗来愁擘纸,倚栏清快北风襟。
和王正之寄远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王正之寄远二首·其一》是金代诗人赵秉文的组诗作品,共七言律诗四首。以下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作者简介:赵秉文,字周臣,号闲闲,河南洛阳人,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曾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的作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原文与翻译:人生会合少知音,一榻高悬肯重寻。后日相逢应老大,何时一笑共登临。三年京国尘埃梦,千里故人离别心。想见诗来愁擘纸,倚栏清快北风襟。
诗词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聚散离合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人生会合少知音”一句,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聚的机会稀少,能与知己共度时光更是难得。而“后日相逢应老大,何时一笑共登临”则透露出诗人对重逢时刻的期盼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艺术手法:此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三年京国尘埃梦”中的“尘埃梦”暗喻了官场的纷扰和人生的无奈,而“千里故人离别心”则通过距离和时间的阻隔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思念。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如“倚栏清快北风襟”,不仅营造了一种清新爽朗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宁静。
文化背景:在金代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常常面临着官场的沉浮和个人命运的坎坷,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和王正之寄远二首·其一》不仅是赵秉文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