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殁后使人悲,此外交亲我与雷。
千里老怀何日写,一生笑口几回开。
心知契阔留陈土,时复登临上吹台。
目极天低雁回处,西风忽送好诗来。
和刘云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秉文与刘云卿的诗歌合作
在古代中国,文人墨客之间互相酬唱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它不仅体现了诗人之间的友谊,还展示了他们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赵秉文与刘云卿之间的合作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他们的合作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文学修养,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
《和刘云卿》是赵秉文在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赵秉文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风雄浑豪迈,富有力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和刘云卿》便是他这种风格的典型体现。
《和刘云卿》原文如下:“屏山殁后使人悲,此外交亲我与雷。千里老怀何日写,一生笑口几回开。心知契阔留陈土,时复登临上吹台。目极天低雁回处,西风忽送好诗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云卿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万里江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画面,而“西风忽送好诗来”则寓意着友情如同突如其来的美好,让人心生温暖。
《和刘云卿》之所以被后人传颂,不仅因为它的艺术价值,更因为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在那个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赵秉文与刘云卿的合作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交流,更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宴。这种跨越地域、种族的文学合作,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艺景观,也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友谊与共鸣,理解到古人对于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追求。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和刘云卿》都是值得细细品味和研究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