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钦止河中即事

鹳鹊楼前一望时,长河寂寞送斜晖。
人歌人哭几兴废,年去年来今是非。
寒雨渭流人断渡,秋风汾水雁来稀。
千村万落人烟霭,更许砧声暮捣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钦止河中即事》是金代诗人赵秉文的作品,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赵秉文(1157年-1231年),字周臣,号闲闲,系出赵郡,金末元初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文学成就在金朝时期就已经非常显著,尤其擅长五言诗和七言古诗。赵秉文一生经历了金朝的灭亡与元朝的建立,其诗作多反映社会变迁和个人感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1. 诗歌原文
    鹳鹊楼前一望时,长河寂寞送斜晖。
    人歌人哭几兴废,年去年来今是非。
    寒雨渭流人断渡,秋风汾水雁来稀。
    千村万落人烟霭,更许砧声暮捣衣。

  2. 诗歌内容解读

  • 鹳鹊楼前一望时:这句描述了诗人站在鹳鹊楼上远眺的情景,鹳鹊楼可能是当时的一处观景台或建筑,诗人通过这一动作表达了对周围环境的深切感受。
  • 长河寂寞送斜晖:长河在此可能指黄河,夕阳西下时河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诗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壮丽与沧桑。
  • 人歌人哭几兴废,年去年来今是非:这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无常。人们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悲欢离合,而这种变化似乎无法逆转,给人以深沉的感慨。
  • 寒雨渭流人断渡,秋风汾水雁来稀:渭河流经的冬天里,雨水使渡口变得寒冷,秋天时,大雁南飞,使得原本热闹的季节变得冷清。这两句反映了季节变化带来的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千村万落人烟霭,更许砧声暮捣衣:随着天色渐晚,村落中的炊烟缭绕,村民们忙碌于家务,准备晚餐。傍晚时分,妇女们还在为即将到来的夜晚做准备,这里的“砧声”是指捣衣的声音,反映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和钦止河中即事》不仅是对特定地理环境的自然描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变迁的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金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同时对金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更深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