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斋日无事,起坐横鸣琴。
明月入我牖,照见万古心。
古风不复还,中有太古音。
置琴挂壁上,吾道无古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空斋日无事,起坐横鸣琴。
明月入我牖,照见万古心。
古风不复还,中有太古音。
置琴挂壁上,吾道无古今。
《杂拟十首·其七》是宋朝赵秉文的作品,这首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以下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与艺术特色:
原文节选:空斋日无事,起坐横鸣琴。明月入我牖,照见万古心。古风不复还,中有太古音。置琴挂壁上,吾道无古今。
作品赏析:赵秉文在诗中以“明月”作为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他通过描绘自己静坐弹琴的情景,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感慨。诗句中的“古风不复还”,暗示了传统美德和价值观的消逝,而“中有太古音”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向往和珍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传统的深刻思考。
写作背景:《杂拟十首·其七》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赵秉文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在宋朝这样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也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写照。赵秉文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杂拟十首·其七》不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