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拟十首 其八

戚戚去故里,辛苦从军行。
黄沙翳白骨,麟阁垂功名。
西北秋风至,日暮愁云生。
火烧白草冈,水断黄河声。
天寒马屯缩,仰天为悲鸣。
男儿贵死难,义重鸿毛轻。
南登雕阴坂,北望骠骑营。
驻马千丈坡,射雕万里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拟十首 其八》是一首由金朝作家赵秉文创作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死亡的深刻反思和崇高评价。

赵秉文的这首诗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悲壮与哀愁。诗中描述了从军士兵在西北边关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面对严酷自然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黄沙掩埋白骨、火烧草地、河水断流等景象,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荒凉战场的画面,也深刻地反映了士兵们在恶劣条件下的生存状态。

诗中的“西北秋风至”和“日暮愁云生”两句,通过天气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紧迫和战争的残酷。随着秋风的吹拂和夕阳西下,战场上的士兵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绝望。而“火烧白草冈,水断黄河声”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破坏力。这些景象不仅是对士兵们艰苦生活的写照,也是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控诉。

诗的最后一句“男儿贵死难,义重鸿毛轻”,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男儿应有担当的看法。在这里,“男儿贵死难”意味着男儿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危险,即使生命难以承受也要坚守正义。而“义重鸿毛轻”则强调了这种牺牲精神的重要性,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微小举动,也比追求个人利益更加高尚和值得尊敬。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英雄主义和个人价值的高度认同。

《杂拟十首 其八》不仅是一首描写战场苦难的诗歌,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思考的体现。赵秉文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士兵的深深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男儿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的崇高评价。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也是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