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感事

人言至日一线长,我觉至日一线短。
缝新绽旧不如昔,身上衣犹慈母线。
昨日日短犹可长,今日衣敝不可绽。
年年至日寿北堂,亲不在堂衣在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日感事》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赵秉文,字周臣,号闲闲老人,是金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河北磁州,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的进士,并在宣宗兴定元年成为礼部尚书,在哀宗即位后更是升任为翰林学士。他在文学上受到陶渊明的影响,作品风格清新简淡,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2. 诗歌原文:《至日感事》的原文如下:“人言至日一线长,我觉至日一线短;缝新绽旧不如昔,身上衣犹慈母线”。

  3. 诗歌鉴赏:赵秉文通过这首七言古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亲情的感慨。诗句“人言至日一线长,我觉至日一线短”描绘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不同感受,有的人觉得一天很长,而自己却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缝新绽旧不如昔,身上衣犹慈母线”则反映了岁月带给人们的变化,尽管新的衣服可以展现新的风貌,但那件曾经充满母亲爱意的衣线却始终留在心中。

  4. 写作背景:赵秉文作为金朝时期的文人,他的诗作多写自然景物,且以清新简淡的风格著称。然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不乏对生活琐事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此诗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至日这一特殊日子的感受,折射出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亲情永恒的思考。

《至日感事》不仅是赵秉文个人情感与艺术修养的体现,也是金代诗歌文化的缩影。它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时间与人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温情的细腻捕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