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贞亭

修竹百十个,老柏四五行。
日出烟雾散,露叶翻晴光。
时携一壶酒,来此据胡床。
鸟啼白日静,花落春风香。
君看苍翠间,法身露堂堂。
即物元非真,离物又非忘。
掩卷忽大笑,风枝奏笙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翠贞亭》是金代赵秉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而非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作者、原文及作品赏析:

  1. 作者简介
  •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金代磁州滏阳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历任安塞主簿和平定州刺史等职,后改任翰林学士。
  1. 诗词原文
    修竹百十个,老柏四五行。
    日出烟雾散,露叶翻晴光。
    时携一壶酒,来此据胡床。
    鸟啼白日静,花落春风香。
    君看苍翠间,法身露堂堂。
    即物元非真,离物又非忘。
    掩卷忽大笑,风枝奏笙簧。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这首诗通过描绘修竹和老柏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与赞美。
  • 哲理思考:诗中的“即物元非真,离物又非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即在观察自然的同时,也不应忘记人的情感和体验。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 艺术表现: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梅尧臣等人的“梅体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见长。

《翠贞亭》是赵秉文的作品,而非文学作品。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文学技巧和深远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