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八咏 其八 先公碑

过客纷纷总不知,先公事迹竹溪碑。
坡轩不荐山僧意,也觅西厢待月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浅析金代赵秉文《河中八咏·其八·先公碑》

赵秉文的《河中八咏·其八·先公碑》,一首蕴含着深沉历史情感与文化意蕴的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地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风貌。

首句“过客纷纷总不知”,以“过客”为引子,点明了碑文所记载的人物事迹在众多过往行人中鲜为人知。这一描写不仅突出了碑文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记忆缺失的忧虑和哀叹。

诗人通过“先公事迹竹溪碑”进一步展开了对先公事迹的描绘。这里的“竹溪碑”象征着历史的见证,也是后人了解先公事迹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碑文的描述,我们仿佛看到了先公一生的经历和成就,感受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尽管碑文详细记录了先公的事迹,但在当时的社会中,这些事迹却鲜有人知晓,如同“过客纷纷总不知”。这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历史知识的忽视,也反映了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

诗的最后两句“坡轩不荐山僧意,也觅西厢待月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先公生平的敬仰和怀念。虽然坡轩不推荐山僧,但依然寻找到西厢等待月亮的诗来表达对先公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既真挚又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于先公的深深敬意和怀念。

赵秉文的《河中八咏·其八·先公碑》不仅是一首表现历史人物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让我们更加珍视那些被遗忘的历史和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