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墓

灼灼陌上花,青青路傍草。
人心任荣悴,过眼无丑好。
马嵬三尺坟,西出剑门道。
如何倾国颜,伤心不同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妃墓》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赵秉文对古代历史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赵秉文(1159年-1232年),字周臣,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省磁县)人,金代著名诗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中进士,曾任应奉翰林文字。宣宗时期,他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并在哀宗即位后改任翰林学士。他的诗学陶渊明,多写自然景物,以清新简淡著称。

  2. 诗词原文:灼灼陌上花,青青路傍草。人心任荣悴,过眼无丑好。马嵬三尺坟,西出剑门道。如何倾国颜,伤心不同老。

  3. 作品赏析:《杨妃墓》是赵秉文对唐朝杨贵妃悲剧命运的艺术再现。诗中通过对杨贵妃生前荣华富贵与死后凄凉境遇的对比,揭示了人性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诗中“如何倾国颜,伤心不同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4. 历史背景:赵秉文创作《杨妃墓》时,正值金朝与南宋对峙的时期。这一时期,金朝与宋朝之间的战争频繁,民族矛盾和社会动荡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赵秉文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人生无常的深深忧虑。

《杨妃墓》不仅是赵秉文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金代诗歌、历史以及文化的一个珍贵资料。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