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长平

秦兵伏甲武安西,赵将非材战士携。
千里阵云沉晓日,万家屋瓦震秋鼙。
哀缠朽骨天应泣,怨入空山鸟不栖。
百战区区竟何得,阿房烟草亦凄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悲长平》是金代诗人萧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悲长平》:

  1. 作者简介
  • 萧贡,字真卿,金京兆咸阳人。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后历任翰林修撰、国子祭酒等职,与陈大任共同编修《辽史》,官至户部尚书,其学识渊博,勤于读书,直至晚年。
  1. 作品原文
  • 秦兵伏甲武安西,赵将非材战士携。千里阵云沉晓日,万家屋瓦震秋鼙。哀缠朽骨天应泣,怨入空山鸟不栖。百战区区竟何得,阿房烟草亦凄迷。
  • 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字,遵循了律诗的格式。诗句内容深刻,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悲剧和对和平的渴望。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意象鲜明,情感浓烈。特别是“哀缠朽骨天应泣,怨入空山鸟不栖”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1. 历史背景
  • 《悲长平》的创作背景是在金朝灭亡前,诗人通过描写战争的景象,表达自己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谴责。
  1. 后世影响
  • 《悲长平》作为金代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除了上述内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理解背景: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欣赏艺术: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造力。

《悲长平》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金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