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山驿亭阻雨

脱叶萧萧山木稠,连樯飘泛海蓬秋。
浪回煦岛冯夷舞,云暗苍梧帝子愁。
欲往未行淹仆马,乍来还去羡鸧鹙。
景疏楼下无边水,暂濯尘缨可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煦山驿亭阻雨》是金代诗人党怀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从文学形式上看,《煦山驿亭阻雨》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格式。这种形式要求诗中每句七个字,共四联,共八句。在严格的格律约束下,诗人的表达更为精炼而深刻。例如,“脱叶萧萧山木稠”描绘了秋天树林中落叶纷飞的景象,通过“脱叶”一词传达出季节变换时的凄凉与萧瑟;“连樯飘汎海蓬秋”则用“连樯”形容船只众多,“飘汎”则增添了一种随风摇曳的动态美,“海蓬秋”则点明了天气和环境的秋意,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海上景色。

从内容和情感上看,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人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美,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如“浪回煦岛冯夷舞,云暗苍梧帝子愁”展现了海浪和云雾带来的视觉美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不安。这些描述不仅让读者能够在感官上感受到诗中的画面,还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自然以及宇宙奥秘的深层思考。

从艺术手法上看,《煦山驿亭阻雨》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艺术价值。例如,海浪和云雾的象征意味,既代表了自然的力量,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不确定性。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抒发。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来看,了解一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于理解其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煦山驿亭阻雨》,如果能够了解到其创作背景,比如作者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探索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

《煦山驿亭阻雨》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采用独特艺术手法、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佳作。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人们欣赏和学习中华文化美学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