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迹中山记昔年,西溪卜筑欲终焉。
飘零何在五株柳,离乱难归二顷田。
漫叟未能忘野寺,道人犹解识林泉。
吾乡巳宅无何有,一笑醯鸡尽瓮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寓迹中山记昔年,西溪卜筑欲终焉。
飘零何在五株柳,离乱难归二顷田。
漫叟未能忘野寺,道人犹解识林泉。
吾乡巳宅无何有,一笑醯鸡尽瓮天。
《寓迹》是唐代诗人马吉甫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在探讨文学作品《寓迹》之前,先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以及它如何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寓迹》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蝉的栖息环境,将自然界中的一隅作为心灵的寄托,这种“寄居”的方式不仅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寓迹》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在思想和情感上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