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为何人宅,桂柏犹苍苍。
楼阁已倾卸,下有室与堂。
窗户半拆卸,髹漆留馀光。
釜去存破灶,画剥攲颓墙。
想见全盛时,日夜崇豆觞。
书塾在其左,子弟声琅琅。
问今安所往,岂不有死丧。
死丧则不然,避兵移他乡。
他乡亦不远,深阻逾涧冈。
自古有避地,兵来尚可避。
惟有避役难,追逮穷所至。
昔住大宅人,今为忍冻民。
废宅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废宅叹》是宋朝诗人方回的作品,描绘了一座废弃的宅邸。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象和细节,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荣和现实衰落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
《废宅叹》通过描述一座曾经辉煌但现在破败不堪的宅邸,形象地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残酷。诗中“桂柏犹苍苍”与“楼阁已倾卸”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曾经的盛景和现在的荒凉,使人深刻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
诗中的“釜去存破灶,画剥欹颓墙”等句子,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破败,更隐喻了精神上的失落和无助。这种从繁荣到衰败的转变,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否定,更是对精神家园的摧毁。这种深刻的感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
《废宅叹》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地点的描述,更是对整个社会、历史的缩影。诗中的“避兵移他乡”,以及“他乡亦不远,深阻逾”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战乱中被迫流亡的生活状态。这不仅体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揭示了整个社会在动荡中的困境。
《废宅叹》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内涵。《废宅叹》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凝练成一句句话语,使其成为宋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同时,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描写,引发了对更广泛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废宅叹》作为宋朝诗人方回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更能从中汲取到对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