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为何人宅,桂柏犹苍苍。
楼阁已倾卸,下有室与堂。
窗户半拆卸,髹漆留馀光。
釜去存破灶,画剥攲颓墙。
想见全盛时,日夜崇豆觞。
书塾在其左,子弟声琅琅。
问今安所往,岂不有死丧。
死丧则不然,避兵移他乡。
他乡亦不远,深阻逾涧冈。
自古有避地,兵来尚可避。
惟有避役难,追逮穷所至。
昔住大宅人,今为忍冻民。

诗句翻译与赏析:

废宅叹

兹为何人所居,桂柏依然郁郁葱葱;
楼阁倾颓,下有房屋与厅堂。
窗户半拆,漆色残留昔日光辉;
灶已空存破壁,墙画剥落似颓墙。

想象当年盛况,日夜欢庆宴饮之象。
书塾近旁,学子朗声诵读篇章。
如今何往?岂无丧葬之忧?
丧亡则不然,避难他乡心不惧。
他乡亦不远,深山峻岭阻行路。
自古避乱者众,兵至尚能保身家。
惟独避赋难逃,追逼之下无处藏身。
昔住华宅,今为冻饿之人。

注释说明:

  1. 兹为何人所居: 此处询问为何人居住在此宅。
  2. 桂柏犹苍苍: 形容宅院内树木依然茂盛。
  3. 楼阁已倾卸: 指建筑物因某种原因已经坍塌或毁坏。
  4. 下有室与堂: 表示废墟中仍有房屋存在。
  5. 窗户半拆卸: 描述窗户部分被拆除的状况。
  6. 髹漆留馀光: 虽然漆层剥落,但仍有些许光泽。
  7. 釜去存破灶: 锅已被取走,但仍留下一个破碎的灶台。
  8. 画剥攲颓墙: 墙画剥落,墙面倾斜破损。
  9. 想见全盛时: 想象过去此地繁荣兴旺之时。
  10. 日夜崇豆觞: 表示过去经常举行盛大的宴会,以酒为伴。
  11. 书塾在其左: 指出书塾(学校)在宅院的左侧位置。
  12. 子弟声琅琅: 描述了当时孩子们读书的声音清晰响亮。
  13. 问今安所往: 表达对现状的疑问和担忧。
  14. 岂不有死丧: 难道没有死亡和丧事发生吗?
  15. 死丧则不然: 如果只有死亡和丧事,那也并非不可避免。
  16. 避兵移他乡: 为了躲避战乱而搬到其他地方生活。
  17. 他乡亦不远: 虽然搬家了,但距离并不远。
  18. 深阻逾涧冈: 路途遥远,难以逾越。
  19. 自古有避地: 自古以来就有避祸求生的习俗。
  20. 兵来尚可避: 即使战争来临,人们也可以寻找避难之地。
  21. 惟有避役难: 唯有逃避徭役(赋税征派)才真正困难。
  22. 追逮穷所至: 追捕越来越紧迫,无法逃脱。
  23. 昔住大宅人: 以前是居住在宽敞豪宅中的人家。
  24. 今为忍冻民: 现在只能忍受寒冷的生活条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废弃宅院的描述,反映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诗中通过对比过去与现状,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动荡年代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宅院的残破景象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生动地展现了战乱给普通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