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五七里,涉涧十百所。
碎石铁蒺藜,锐石木龃龉。
岂但行人难,亦复念我马。
水涸尚自可,况乃值过雨。
正月春气动,江南异北土。
崖溜一已滴,奔湍怒如鼓。
缅怀十载前,荆蜀及湓渚。
大阃走铃檄,杂遝混民旅。
此驿既已废,十步九榛莽。
军行不赍粮,所至赖钞掳。
中产得几家,迁避入深坞。
穷户无一物,草棘障环堵。
前冈二客来,望我百步许。
意其为武夫,疾走蔽险阻。
人情既可见,避兵如避虎。
矧肯治私道,筑削费杵斧。
丛篁鸣野鸟,黯黯天欲雨。
老矣为此游,作诗记良苦。

【注释】

①鄱阳: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②转山:地名。五七里:五、七里,约计一百五十华里。

③涉涧:指过水涧。十百所:一百处。

④碎石铁蒺藜(jí lí)锐,锋利的石头和荆棘丛生。

⑤锐:锋利。

⑥岂但行人难:不仅行人艰难,连马匹也难过了。

⑦水涸尚自可,况乃值过雨:即使干涸的水还勉强可以走,更何况遇到下雨呢?

⑧正月春气:正月,农历正月。春天的天气。

⑨异北土:不同北方的土地。

⑩崖溜:山涧水流。

⑪奔湍:急流。

⑫缅怀:追思。

⑬荆蜀:指今湖北及四川一带。湓渚:指今江西九江。

⑭大阃(kǔn):泛指州郡军事要地。铃檄(shén zhì):军政文书或号令。

⑮杂遝(dá):杂乱。

⑯榛莽(zhēng mǎng):草木杂生的样子。

⑰军行:军事行动。不赍粮:不带粮食。

⑱钞掳(lǔ):抢劫。

⑲中产:中等人家。得几家:得到几家人的帮助。

⑳迁避:迁居避难。

㉑草棘:杂草和荆棘。环堵:围绕墙壁。

㉒前冈:近前的山冈或道路。二客:两个客人。

㉓为武夫:是武人。

㉔疾走遮蔽险阻:快步跑,以躲避险阻。

��十八章筑削费杵斧:修路时用杵斧修整路面。

��INE丛篁鸣野鸟,黯黯天欲雨:竹林发出响声,野鸟叫声,天色阴暗即将下雨。

㉮老矣:年老,年纪大了。此游:此行。

【赏析】

《转山五七里,涉涧十百所》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写景来表现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全篇写得平实无奇语,却有深致。开头四句写从转山出发,一路跋涉到涉涧的艰难过程。“转山五七里,涉涧十百所”,意思是说,走了五、七里山路,又经过了一百多处的溪涧。这两句既写出了旅途的距离之长、艰辛之多;又写出了对路途艰难的感叹。中间六句,作者由眼前所见所闻,联想到过去的历史,从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岂但行人难,亦复念我马”,意思是说,不仅仅是行人困难,连马儿也难过。这两句既写出了当时战争频仍,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对战事的忧虑。“水涸尚自可,况乃值过雨”两句的意思是说:即使水干了还可以走,更何况赶上下雨呢?这两句既写出了当时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状况;又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不满和愤怒。后八句写到了荒山野岭,更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并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忆昔十年前,荆蜀及湓渚”两句的意思是说:回忆起十年前,那时荆蜀一带和九江湓口地区还是战乱不已,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两句既写出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又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结尾两句“军行不赍粮,所至赖钞掳”,意思是说:军队行军时没有粮食吃,只好靠抢掠来解决生活问题,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荒凉景象。这两句既写出了当时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状况;又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痛恨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作诗记良苦”,意思是说:写这首诗是为了记录这次行军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同时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感慨。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句,但却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写景来表现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朴素、情感真挚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