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岧峣隐翠微,松阴行尽见朱扉。
岩花识面远迎笑,野鸟忘机近不飞。
相国书堂今寂寂,山僧法座久巍巍。
凭阑欲问当时事,白鹭无言立钓矶。
登东山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东山寺》是明代诗人卢宁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东山寺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和敬畏。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卢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东山寺的自然风光。其中“梓州东寺涪江外,驻马先题大字碑”一句,通过具体地点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其境,感受到寺庙的庄严与神秘。而“花木阵阳喧翡翠,亭台临水跃罘罳”等诗句,则进一步展现了东山寺周围的美丽景色,以及寺庙建筑的独特风格。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卢宁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如“塔酣灵露生朱草,鹤恋昙云复故枝”两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寺庙内的佛教元素,更通过象征性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慨。此外,诗歌中还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读起来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特色。
从诗歌的历史背景来看,卢宁创作《登东山寺》时,正值明朝中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诗人多才多艺,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卢宁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才华和审美追求。
《登东山寺》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东山寺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和敬畏。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对生活的感悟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