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山前涧水多,白榆林下石坡陀。后来才度枪竿岭,前车昨日到滦河。
竹枝词十首
介绍
《竹枝词十首》是清代诗人方文的作品。
《竹枝词十首》的创作,不仅体现了方文对于民间文学的深厚情感,还展现了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这组作品以其质朴而深情的表达方式,成为了研究古代巴渝地区文化、社会风情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
竹枝词十首 居庸山前涧水多,白榆林下石坡陀。后来才度枪竿岭,前车昨日到滦河。 注释:居庸山:指长城的关口居庸关。涧水:指居庸关附近山中的水流。白榆林:即白杨树林,因树皮白色,所以得名。石坡陀:指山坡上的石头。枪竿岭:即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滦河:位于北京、天津之间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前车”二句:意思是说:昨天的车子已经开到滦河了,今天的车辆又来了。前车
宫装(即宫服,这里指古代妇女的服饰)騕袅(chùniǎo,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妖娆),锦障泥(一种车上覆盖物,用锦制成,用以御寒或防沙土)。 百两毡车一字齐,百两为古代重量单位,一“百”合四十六斤半,“两”为三十一斤。毡车就是以毡布为顶的车。“字”是行列的意思。“齐”是整齐。这句诗的意思是:宫廷里的女官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头戴锦绣的花帽,乘坐着用锦缎作顶的车,排成一行,在月光下行进。“岩前觅泉水”
新雨霏霏绿罽匀,马蹄何处有沙尘? 阿谁能剪山前草,赠与佳人作舞茵。 注释1:霏霏:细密貌。 译文1:刚刚下过的新雨,使绿色毛毡变得平整光滑。马蹄声从哪里传来的沙尘? 注释2:阿谁能剪山前草,赠与佳人作舞茵——阿谁,你;剪,剪取;草,野草;赠,赠送;佳人,好女子;舞茵,舞用的垫子。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女子思念远方情郎的幽思苦怀,表达了她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意境幽美,情感细腻真挚而缠绵悱恻
车帘都卷锦流苏,自控金鞍撚仆姑。 草间白雀能言语,莫学江南唱鹧鸪。 【释义】:车帘都已经卷起,装饰着流苏的车子,可以自己控制。马鞭上挂着仆姑,指的就是缰绳上的衔铁。在草丛中,一只白色的雀儿正在鸣叫。不要学习那江南地区唱鹧鸪的人。 【赏析一】:这是一首咏马诗。前二句是说车帘都卷起,装饰着流苏的车子,可以自己控制。这里用“都卷”二字,突出了车帘的豪华、富丽。接着写马鞭上挂着一个衔铁,这就是辔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山前马陈烂如云”:这句诗描述的是山前的马匹堆积如云,形象地描绘了马的数量之多,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2. “九夏如秋不是春”:这句诗通过对比九月份的夏天和春天,表达了某种情感或景象的变化。这里的“九夏”指的是秋季,而“春”则代表春天。诗人可能想要表达的是,尽管是深秋时节(暗示着冬天即将来临),但天气并没有像春天那样温暖。 3. “昨夜玄冥剪飞雪,云州山里尽堆银”
【注释】山上去采芍药花:山中采摘芍药。 山前来寻地椒芽:山下寻找地椒的嫩芽。 土屋青帘留买酒:土房的青色门帘留人买酒。石泉老衲唤供茶:石头上泉水的僧人召唤喝茶。 【赏析】这是一组写山水田园风光的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描写山村风光的绝妙之作。 首句“山上去采芍药花”,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山谷之中
竹枝词十首 风高白海陇云黄,寒雁来时天路长。山上逢山不归去,何人马蹄生得方。 注释:在风起云涌的白海陇上,只见云雾缭绕,黄色的天空映衬出山峦的苍茫。大雁南飞,天路漫长。我独自一人登上山顶,却不想继续前行,因为我知道,在这茫茫的人世之中,没有人的双脚能够像马一样,踏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旅途中景色和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述白海陇上的云和山,表达了对远方的渴望和对旅途的寂寞
山前闻说有神龙,百脉流泉灌水舂。 道与年年往来客,六月惊湍莫得逢。 注释:在山前听说有一条神龙,它的百脉如同流水般流淌的泉水,灌溉着整个山谷
天上瑶宫是吾居,三年犹恨往来疏。 滦阳侍臣骑马去,金烛朝天拟献书。 注释:在天上的瑶池宫殿里是我居住的地方,但是三年来我仍然感到遗憾,因为与人的联系变得疏远了。滦阳的官员们骑着马出发去向皇帝献书,希望他能听取并采纳自己的意见。 赏析:这首诗以天上瑶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生活的怀念和对朝廷政治的深深忧虑。诗中的“天上瑶宫”象征着理想化的完美境界,而“往来疏”则暗示了现实中与理想的差距
【注释】 龙冈:山名。在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南,相传为三国孙权葬父的地方。 积翠:浓绿的树木环绕。 太液:即太液池,汉宫名,在北京西北积水潭。 上国: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以竹枝词形式,写明皇(唐玄宗)在位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用兵的历史事件。 “龙冈积翠护新宫”,写龙冈山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的景象,暗寓唐王朝的兴盛;“滦水秋波太液风”则描绘出唐王朝疆域辽阔、国势强盛的壮丽景色。
竹枝词十首 嫩鹌鹑斗不相降,野鸳鸯飞不作双。昔年挑冰上雪岭,今年贩水下长江 昔时生活艰辛挑冰上雪岭,今岁贩卖下江水。 注释: - 嫩鹌鹑:小鹌鹑。 - 争:争斗。 - 降:屈服。 - 野鸳鸯:野生的鸳鸯。 - 作双:成双。 - 挑:挑着。 - 雪岭:指高耸入云的山脉,此处比喻艰苦的生活。 - 贩:贩卖。 - 下长江:指下到下游去。 赏析: 《竹枝词十首》是清代方文创作的诗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并附上相应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暮雨朝云神女峰 - 诗意:在傍晚的细雨中,云雾缭绕如同神仙居住的神女峰。 - 译文:傍晚时分,天空中的细雨和缭绕的云雾仿佛是仙女居住的神女峰。 -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2. 三朝三暮黄牛踪 - 诗意:黄牛在山间往返,经过三个早晨和三个黄昏。 - 译文
【注释】 瞿塘:地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妾心:指女子的心意。 生毛:比喻男子对女子感情的发展迅速。 赏析: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和她的情人分别时的心情。开头两句写巫山与瞿塘的高度不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两地距离之远;第三句以“铁”比“水”,以“火”比“月”,写两地之间的距离之远;第四句写女子的情意如流水般绵绵不断;最后一句写男子的情思犹如明月般皎洁光明。全篇采用对比手法
洞庭湖北是汉水,湘南湖南见湘水清。两道湖光竞相辉,两种船桨各分明。 注释:1.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2.横:横向流淌,此处形容汉水之宽广。3.青草湖南:湘南的一条河流,此处指湘江。4.湘水清:湘江水流清澈,两岸绿树成荫。5.潋滟(liàn yàn):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6.艇子:小船。7.争:相互竞争。8.分明:清晰可见。 赏析
【注释】 黄陵庙:在湖南湘西凤凰县,相传是古代诗人屈原的葬处。班竹:即斑竹,这里借指黄陵庙。巴邱湖:在今浙江桐庐县,为古时江南名胜之一。江兔:指江边的水獭。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体诗。诗中写诗人在黄陵庙前看到满山遍野的丛竹,在巴邱湖上观赏到空阔明净的水天一色,并由此联想到了鹧鸪啼夜雨和江水獭拜秋风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全诗意境优美,形象生动,语言清新自然
【注释】鸬鹚(núcí):水鸟名,形似老鹰而小。鵁鶄(wěi xiāo):即鹜(fù),野鸭。运:眼睛活动。江花笑水郎不去:江上的荷花好像在嘲笑那水边的郎君不回家。白浪掀天郎不归:白浪冲上云天,郎君不归。 【赏析】这是一首情诗。诗人以鸬鹚、鹭鸶、鹜和江花为喻,写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 首句“鸬鹚衔鱼只道饥”,写鸬鹚衔鱼以为饥饿,实际上却是它误认渔者为敌,所以不敢飞去。次句“鵁鶄运目也孤飞”
《竹枝词十首》是王夫之依调填词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荷花有日绽金须:描述了荷花在阳光照耀下,金色的花朵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仿佛是盛开的少女。 2. 荷叶无心系水珠:荷叶无心去牵挂水面上漂浮的水珠,表现出一种超然和自在的态度。 3. 浪打萍开从恼妾:波浪冲击着萍花四散开来,让诗人感到有些烦恼,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场景触动了诗人的某些情感。 4.
【注释】 江边:指湘江西岸。浪向:犹言“浪说”。爇片脑、点脂麻:都是古代一种熏香的用具,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用香料熏香的打扮。 【赏析】 此诗是描写江边女娃斗茶的情景。首句写寒梅自开,次句写江上女儿自己烹茶,第三句写她们在花前熏香,第四句写她们在茶里加香料,最后一句写她们在茶中点脂麻,形象地写出了她们的打扮,生动而富有情趣
诗句如下: 杨柳湾头𦩆舸开,杨花飞雪逐船来。 译文为: 在杨柳湾的码头上,一只小舟缓缓打开,飘洒的杨花如同飞舞的雪花跟随船只而来。 关键词解释: 1. 𦩆舸:一种古代的小船,常用于水上运输。 2. 杨花:指柳树的花朵,常用来比喻春天的气息。 3. 杨花飞雪:形容杨花飘落的景象,像雪花一样纷飞。 4. 郎爱杨花随舵转:指男子喜欢随风摇曳的杨花,如同船舵转动一般灵活多变。 5. 侬怜杨柳倒根栽
竹枝词十首 巫山欲出三峡中,狼山还隔海门东。何人不打开船鼓,何人解使斗帆风。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诗中的“巫山”与“狼山”分别指代不同的地理标志,前者位于长江三峡之中,后者则在更遥远的东部海域。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山川之美的无限眷恋和怀念。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古代交通的不便,船只需要依靠摇橹来推进,而风帆则是利用自然风力来驱动船只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