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 劝化诸弟子

兄弟懑,安脚手。擘破微尘,跳出三山口。月出东方日入酉。焜耀明星,三个相随走。
气传清,神运秀。两脉通和,真行真功就。冲上晴空光猛透。方显无为,始见归无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幕遮·劝化诸弟子》是元代诗人王哲所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
  • 姓名与字号:王哲,原名中孚,字允卿,道号重阳子,出生于京兆府咸阳县大魏村(今咸阳市秦都区双照乡大魏村)。作为道教全真教祖师,他的生平和作品均体现了深厚的宗教文化修养。
  • 道教影响:他出家后改名为王哲,其诗作深受全真教教义的影响。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还是全真教的一代宗师。
  1. 诗词原文
  • 开篇描述:“兄弟懑,安脚手。”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弟子们兄弟间相互关心和支持的感慨,也反映了他们在生活上的相互依赖。
  • 修行境界:“擘破微尘,跳出三山口。” 这里描绘了一幅修行者冲破世俗束缚、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画面。
  • 日月星辰:“月出东方日入酉。” 描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1. 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诗词中融入了大量的象征意象,如日月星辰、天地山川等,通过这些自然元素来寓意修行者的精神世界。
  • 意境营造:整体上,该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以及哲理性的语句,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空间,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修行状态。
  1. 主题内容
  • 兄弟情谊:通过描写兄弟间的互助互爱,传递了深厚的亲情和友情。
  • 修行哲学:反映了修行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超越,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1. 历史意义
  • 宗教影响:《苏幕遮·劝化诸弟子》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的流传有助于弘扬道教文化,促进了全真教的传播和发展。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词,它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苏幕遮·劝化诸弟子》不仅是王哲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更是其在道教全真教领域思想和艺术追求的集中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其语言的韵味和深邃的内涵,也能从中领悟到作者所倡导的修行哲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