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柑

橘橙吾臭味,岂特是情亲。
三寸燕南异,一双瓯水珍。
色包金错晚,香擘玉纤春。
无复承平事,天恩遍贵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咏物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时世的感慨和自我超拔的愿望。

诗的原文如下:

世之咏物者,
采春花而落秋实。
余欲矫其失,
作冬果十咏。

“世之咏物者”,指的是那些专门吟诵或描绘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等生物的诗人。他们往往只注重自然现象的表面特征,而忽略了更深层的生命哲理和精神内涵。这里的“咏物”一词,也暗示了作者对这种创作方式的不满。

“采春花而落秋实”,是说这些诗人只关注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而忽略了四季更迭中的其他生命形态。春花虽然美丽,但终将凋零;秋果虽为丰收的象征,但也预示着生命的短暂。这种偏重于某一季节的特点,使得诗歌的内容显得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

“余欲矫其失”,表达了作者想要改变这种偏向性的创作态度。他希望诗歌能够超越季节的限制,展现出更为丰富多样的生命意象。这里的“矫其失”,意味着纠正错误,提升品质。

“作冬果十咏”,“冬果”即冬季特有的果实,如松子、榛子等。这里用“十咏”来强调诗歌的数量和篇幅,表明作者要通过大量的作品来展现自己对冬季果实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对时世创作倾向的批评,并表达了自己的超脱愿望。它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