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撑白云,偃蹇几千载。
而我能几何,松雪镇长在。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介绍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是明代文人李东阳创作的一组绝句。这组诗描绘了三洞、金盆和诸峰等自然景观,以及作者对这些景象所引发的感慨。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太白山人、石潭先生等,江西南昌人。他在明代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明代四大家”之一,与杨廷和、张璁、方献夫并称。他的诗歌作品以典雅、庄重著称,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相关推荐
【注释】: 长松:形容松树高大挺拔,参天而长。撑:支撑。白云:这里指松树。偃蹇(yǎnjiǎn):不屈不挠,直立不倒的样子。几千载:几千年,极言其长。能:能够承受得住。几何(héjī):多少,多少个。松雪:用“松”来比喻松树的坚韧,“雪”来形容松树的苍翠。镇长在:永远地存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以松树自喻,表现了诗人高洁坚贞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长松撑白云
```plain 策杖游洞天,石羊卧荒草。 平起不载逢,几见春风老。 【注释】 策杖:用棍棒当拐杖。 游洞天:泛指游览山间洞穴。 石羊:古代传说中守护山门的神像,此处可能指代三洞金盆中的一景。 【译文】 拄着拐杖游览洞天,看见石羊卧在荒草中;平起直下却不曾遇见,几次见到春风已经变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三洞金盆诸峰的经历和感受。首句“策杖游洞天”点明了主题,诗人以杖为伴
【注释】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指李白游仙诗中的《游三洞山经金台云台间,遂宿金盆驿》等诗。仙翁:即仙人。洞口:山洞的入口。笑我两鬓华:以笑我两鬓花白来比喻岁月流逝之快。尘世:人间。累变:屡次改变。翁貌长如花:以“花”比作人的年龄,表示年老的样子。 【赏析】 此为李白《游三洞山经金台云台间,遂宿金盆驿》一诗。李白这首诗中,他游三洞山,经金台云台之间,遂宿于金盆驿,并作了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
通过分析诗句,可以得出如下信息: -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这是一组描写自然景观和仙人生活的诗歌。叶颙是这首诗的作者。 - 其二十: 指的是第20首诗的内容。 - 云边学仙子,貌古悬方曈: 描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境界。"云边"可能指高耸入云的山峰或仙界,"学仙子"意味着模仿仙女的形态或精神。"貌古悬方曈"则表达了一种古老而明亮的形象。 - 闲挥白玉麈,笑坐青石峰:
【注释】 峨峨:高耸貌,形容山势高峻重叠。万叠:形容山峰层层叠叠,重重叠叠。曾阅:曾经看过,指诗人曾经多次游历这些名峰大川。几人老:几个人已经老了,这里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与那些已经衰老的人相比还不算什么老的意思。我老不少年:我虽然老了一些,但也不算老,因为我还年轻。色愈好:景色越来越美。 【赏析】 此诗首联写三洞金盆诸峰之景,次联以“我老”对“山老”,以人比山
注释:口渴时就到东边的山涧里去打水,饥饿时就从西山上挖石头煮食吃。清醒时拄着短竹竿登山游览,醉了之后横笛独奏,放声歌唱。 赏析:诗人在游三洞金盆诸峰的途中,因口渴而向山涧中取水解渴,又因饥肠辘辘而向山上挖掘石磨以煮食充饥。这两句写旅途中的所见之景,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游赏过程中所遇的种种情形。 “醒时策短筇,醉后横长笛”。此句描写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不同感受。在诗人清醒的时候,他拄着竹竿
注释: 金华峰高而峻峭,苍松傲霜凌寒。 仙人不能坐稳,岁月匆匆流逝。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金华峰的诗歌。首句“岧峣金华峰”直接点题,写出了金华峰的高大与峻峭。接着两句“苍松凛高秋”和“仙人坐不成”,则通过苍松和仙人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描绘了金华峰的高峻与神秘。最后一句“岁月空悠悠”,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金华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注释:青山就像美丽的佳人,白云就像游动的龙。美丽的佳人不会因季节的变换而改变,而游动的龙也去而不返。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神奇变化,通过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佳人,将白云比作游龙。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发如霜,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白发人,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老苍颜,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鬓成丝,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眼不明,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病沈绵,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我今身似柳,青山但如故。 我昔为童儿,登高而作赋。
【注释】: 徘徊三洞天:三洞,即玉霄、上清、太微。这里指神仙居住的洞府。 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金盘山是道教名山,位于江西省乐安县境内。 拼作十日留:意思是说把十天当作在三洞天游玩的时间。 安期:即安期先生,传说他是古代的仙人。 千载游:指与千年之后的仙人相会。 赏析: 此诗为游金盘三洞天之所作。诗人对三洞天的景色十分向往,并渴望与仙人相会。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情
注释:山灵见到我来访,拍掌一笑,莞尔而笑。 喜我成此游,怪我来何晚。 赏析:《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山灵的视角来写人,表达了对人间美景的赞美之情。全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注释: 1. 不为世网萦:不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 2. 肯受儒冠误:不愿意受到儒家礼制的束缚和限制 3. 此游快平生:这次出游让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是长久以来的愿望 4. 并了泉石痼:已经克服了对山水的迷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游历三洞金盆诸峰时的心境。他不受世俗的名利所困扰,也不愿意受到儒家礼制的束缚和限制。这种超然的心态使他能够畅怀山水,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因此
【赏析】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 大山严而尊,小山婉而秀。 游来游去山中人,岩霏湿了衣袖袖。 注释: 大山庄严而且尊贵,小山柔美而且秀丽。 游来游去山中的人们,山上的雨雾打湿了衣袖衣袖
【注释】 平生:一生。酷爱:极其喜欢。嗜好(shǒu sù):爱好。如猿狙:就像猿猴攀援树木一样,意指山中景色优美。脱尘俗:摆脱世俗的尘垢俗气。上与浮云俱:与天上的浮云一起飘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对山景热爱之情的诗。 “平生酷爱山,嗜好如猿狙。”这两句是说:“我一生酷爱山林,喜爱之情如同猿猴攀援树木。” “行将脱尘俗,上与浮云俱。”后两句写诗人打算脱离尘世
注释:我长期在山中游玩,非常熟悉山中的情趣。我狂放地吟诵着松花,使云栖树都为之震动。 赏析:这是一首写诗人在山中游玩的诗句,通过对山中的景色和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首句“久从山中游”,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次句“颇识山中趣”,则表现了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山中美景的理解和欣赏。第三句“狂吟采松花”,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采松花的场景,展现了他的狂野和不羁的个性
注释:我已经没有名利心,但仍有追求烟霞的渴望。 汲取那千尺清泉,洗涤我这方寸之地的烦恼。 赏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出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之心,后两句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译文】 犬吠声传来,是近邻人家的;鸟儿的啼鸣,春日里格外清亮和煦。涧边的野草,有幽静的颜色;野外的鲜花,没有固定的名字。 【注释】 犬吠:狗叫的声音。 近:接近。 啼(tí):鸟叫声。 涧(jiàn)草:山涧中的草丛。 涧:山间的流水。 幽色:深绿、浓黑的颜色。 定名:固定名称。 赏析: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在夔州作的一组诗。此诗为其中的第一首。
【注释】: 怪藤摇苍烟——怪藤:奇形怪状的树藤;苍烟:指烟雾弥漫,景色苍茫。 芳林滴晴雨——芳林:芳香的花木丛中;滴:落下;晴雨:春雨如油,晶莹而明亮。 闲花逞娇姿——逞娇:施展娇媚的姿态;逞:表现。 笑舞春风里——笑舞:形容花儿在风中摇曳生姿,翩翩起舞。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来了,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奇形怪状的树藤在烟雾中摇曳,芳香的花木丛中春雨滴滴
注释: 登上芙蓉峰,穿过云雾采摘瑶草。 把它们放在衣袋中,吃了之后皮肤变得红润美丽。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采摘瑶草后的效果。诗人登山采摘的瑶草,放在衣袋里,吃后皮肤变得红润,美丽。这是对采摘瑶草后效果的真实描写,表达了采摘瑶草可以美容的神奇功效
注释:我像仙子一样在云边修炼,外貌古朴,神情庄重。我闲适地挥动着白玉麈尾,笑坐在青石峰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云边修炼,貌古庄严的形象。他手持白玉麈尾,悠闲自在地坐在青石峰上,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和动作,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