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东宫二首

艰危勤扈从,俯仰尽周旋。
小试屠龙技,翻成抱虎眠。
脱钩鱼纵壑,漏网鸟冲天。
万事从今始,灰心未死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东宫二首》是元朝李孟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首诗:

  1. 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
  • 作者李孟:李孟,字仲文,号云章子,又号东阳生、紫微道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多表现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以及个人志节的高扬。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元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 时代背景:元朝初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正处于重建与恢复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普遍面临着国事和个人境遇的双重压力,李孟的这些诗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文人的心态。
  1.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寄东宫二首·其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其中“艰危勤扈从,俯仰尽周旋”展现了元末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和混乱,“小试屠龙技,翻成抱虎眠”则揭示了文人在乱世中求生存之难,“脱钩鱼纵壑,漏网鸟冲天”形象地描绘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微妙关系。最后两句“万事从今始,灰心未死前”透露出诗人尽管感到无助和悲观,但仍抱有一线希望,期待未来可能的变化。
  • 《寄东宫二首·其二》:与《寄东宫二首·其一》相似,这一首诗同样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比“鱼”与“鸟”的不同命运,诗人表达了自己虽处于逆境但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
  1. 写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 《寄东宫二首》的创作背景:这两首诗创作于元末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于国家未来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声和处境。
  • 艺术特点:《寄东宫二首》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传统,而且在内容上也深刻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实面貌。通过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深刻的寓意,这两首诗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佳作。

《寄东宫二首》不仅是李孟个人的代表作,也是元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元末文人的心声,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气息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