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月。曾照河桥夜别。秋千下、花露染衣,倚马相看动愁绝。登临黯望彻。思落吴山万叠。江村路,春水乍生,南浦迢迢恨难越。匆匆换时节。怪驿未缄鳞,残柳成列。平湖入梦情犹切。
嗟乐事长在,壮游都误,酣歌迷舞兴未歇。耿前恨休说。凄咽。乱愁结。记诗满花笺,歌唤桃叶。琵琶水面今谁拨。但碧槛长倚,楚蓠空撷。相思难寄,待更把,断柳折。
兰陵王 · 春日寄钱塘诸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兰陵王·春日寄钱塘诸友》是元代诗人邵亨贞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诗歌原文:
旧时月,曾照河桥夜别。
秋千下、花露染衣,倚马相看动愁绝。
登临望彻,思落吴山万叠。
江村路,春水乍生,南浦迢迢恨难越。
匆匆换时节,怪驿未缄鳞,平湖入梦情犹切。
嗟乐事长在,壮游都误,酣歌迷舞兴未歇。
耿前恨休说,凄咽乱愁结。
记诗满花笺,歌唤桃叶。
琵琶水面今谁拨?
但碧栏长倚,楚蓠空撷。
相思难寄,待更把断柳折。诗意解读:
- 月下别离:诗中开头提到的“旧时月”,即曾经照亮河桥夜别时刻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悠长的怀旧之情和离别的哀愁。
- 景物描绘:通过“花露染衣”和“倚马相看动愁绝”,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与朋友在月光下秋千游戏的情景,以及因离别而产生的深刻愁绪。
- 情感流露:诗句“登临望彻,思落吴山万叠”,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川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未来的忧虑。
- 自然景色:“江村路,春水乍生,南浦迢迢恨难越。”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 季节变换:“匆匆换时节,怪驿未缄鳞,平湖入梦情犹切。”反映了时间的迅速流逝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 音乐与友情:“嗟乐事长在,壮游都误,酣歌迷舞兴未歇。耿前恨休说,凄咽乱愁结。”揭示了友情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遗憾。
- 书信传情:“记诗满花笺,歌唤桃叶。”通过书信和歌声传递情感,展现了文人骚客之间的交流方式。
- 琵琶声声:“琵琶水面今谁拨?”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 孤独与等待:“但碧栏长倚,楚蓠空撷。”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栏杆边,沉浸在回忆中的场景。
- 相思之苦:“相思难寄,待更把断柳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无法改变的命运感。
-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善于捕捉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心情感的结合。
- 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秋千”、“吴山”等,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切换,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变化。
- 韵律和谐,节奏明快,通过押韵和反复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兰陵王·春日寄钱塘诸友》不仅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作,也是对友情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友情、生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