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绿。长想秦城在目。瞿塘上、春水舣船,十二遥峰翠如簇。羁怀未易触。斜日平原散牧。潘郎爱,年少宦游,遮莫吴霜鬓边扑。名家旧韦曲。记雨卧丛花,春覆慈竹。东来重问乌衣屋。
愁濯锦人远,剪灯窗静,归心偏是梦里速。更题柱曾卜。凄独。带移束。正驿路骝嘶,烟浦帆宿。遨头风度犹能续。尽客馆歌舞,故人醽醁。薛涛笺上,写恨处,字可掬。
【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
锦江绿:锦江水色如绿,故称之。
瞿塘:在四川省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十二遥峰翠如簇:形容瞿塘峡山峦重叠,远远望去像一丛丛翠竹。
潘郎:指晋潘岳,字安仁,美姿仪,善谈论,为西晋“三俊”之一。吴霜鬓边扑:用晋潘岳事。晋潘岳少为尚书郎,后出仕洛阳令,官至大司农,因见洛阳令公主而动情,遂娶焉。潘岳因感于旧恩,对主公言:“臣有犬马心。”其女曰:“妾闻之古歌云:‘行迈靡靡,中心怀违’。虽愿言思惟,而中路分岐。”后潘岳被调任武昌郡守,临别时,公主赠以金钗钿合,潘岳赋诗一首以答,其中有“常恐秋节至,凉风夺我衣”等句,公主叹曰:“君何淹留,书以相示?”潘岳乃以“归去来兮”四韵应之。从此二人便断绝了往来。后用此典指男女之间断绝关系。
名家旧韦曲:指唐代长安城南的曲江一带,当时是有名的文人雅集之地。《汉书·艺文志》记载,《礼记》:“采诗观风俗”。孔子说:“风者,言之者,风也。”即民间的风俗、风气。
雨卧丛花:雨后在花丛中小憩。
春覆慈竹:春天来临的时候,慈爱的竹笋又长了出来。
东来重问乌衣屋:指作者自长安东归钱塘(今杭州)途中。乌衣巷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因住户多为高官显贵而得名。《南史·谢灵运传》载:“谢灵运尝从会稽还都,经始宁南山,夜中临眺,往赴华林园,得亭址风景,便复为诗,乃寄灵运诗曰:‘望海欲穷末际,望人知在终南。’”后以“乌衣巷”代指京城或繁华之地。
愁濯锦:指作者自长安东归钱塘途中。“濯锦江”,见《晋书·王羲之传》:晋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他少年时学书法,起初模仿其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后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其父齐名。晋穆帝升平五年,王献之被任命为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永和七年,王献之任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永和九年,王献之出任会稽内史,领右军将军,加卫将军,封建武将军、金印紫绶。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王献之任丹阳尹。次年冬,王献之因病辞官。此后不再担任朝廷官职。公元401年,王献之病逝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他的书法造诣很高,与其父王羲之齐名,世称“二王”。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有71件。其中《快雪时晴帖》最为著名。
剪灯窗静:指深夜灯下独酌。
更题柱曾卜:指唐张九龄《游龙兴开元寺》一诗中有“题柱当轩想,题诗向壁寻”句,意谓登高而吟咏,希望题诗刻石于寺壁之上。
凄独:孤独凄凉。
带移束:《汉书·张敞传》载:汉代张敞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首都市长),有一次外出办事,路过一家姓郑的人家,发现他家的狗把主人的衣服穿在身上,主人却不知道。张敞上前制止道:“夫畜产贱,不足为威。”说完就走了。郑家主人追上张敞说:“先生幸矣!”张敞说:“吾闻郑氏悬钟,悬于梁易堕;悬床,置之顶上则不安。今吾所止处,悬物者众,惧不能安也。”后以“带垂悬”比喻身居高位者地位显赫,威势逼人。
驿路骝嘶:指旅途中的骏马嘶鸣。
烟浦帆宿:指船上的灯火映照在烟波浩渺的浦面上。
遨头风度犹能续:指旅途上依然保持着潇洒风度。
尽客馆歌舞,故人醽醁:指旅途中依然保持着欢声笑语。
薛涛笺上,写恨处,字可掬:指薛涛的《薛涛笺》上的诗句写得如此真切感人,以至于可以用手捧起来抚摸。薛涛,唐代成都人,擅长诗文,尤工绝句,多写女子之情态,风格清新自然。《全唐诗》收薛涛诗一卷,存诗28首。
【赏析】
词题作“春日寄钱塘诸友”,词的内容主要是抒写春日里作者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的所见所闻及感慨。词的起句点明地点,然后由远到近展开叙述,先写春水渡船的情景,再写雨后赏花的情趣,最后写夜深灯下独酌的惆怅情怀。全词意境优美,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