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肠直。
一片当时瘦碧。
风流尽歌吹竹西,忍见韩陵可怜色。
凄凉说故国。
曾识平原座客。
高吟向,银烛翠樽,搥碎珊瑚一千尺。
于今总陈迹。
算梦冷琴衣,香堕筝席。
东风杜宇啼寒食。
便一树梅萼,几丝杨柳,销魂都怨遍水驿。
有谁过江北。
悲恻。
恨怀积。
伴短病长愁,吴质萧寂。
茫茫吊古秋何极。
约后夜明月,矮篱吹笛。
人间何世,念往事,泪先滴。
【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
小坡:即吴昌硕,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清真:指周邦彦的《兰陵王》。
水绘:指宋代画家米芾。
芬述德:颂扬功德。
恁肠直:如此直爽。恁(nen),如此,这样。
瘦碧:形容竹子叶色淡青而微白。
竹西:泛指园林中竹树丛生的地点或环境。
韩陵:山名,在今山西省临汾市东北。
平原座客:指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他曾在齐景公面前称赞鲁国的孔子,晏子是“平原之客”。
高吟:高声吟咏。
银烛:银色的蜡烛。
槌碎珊瑚:比喻歌声美妙动听。
梦冷:形容人因思念而感到心寒。
琴衣:古时女子的衣裳。
香堕筝席:筝上落满了香气,这里借指弹奏筝曲。
杜宇:传说中的蜀地的鸟名,又名杜鹃。
一树梅萼:一树梅花的花蕾。
几丝杨柳:几缕垂柳。
驿:古代传递公文的站。
北国:指北边国家。
约:相约。
篱:栅栏。
矮篱:低矮的竹篱。
吹笛:吹奏笛子。
人间:这里指世间。
何世:什么时候。
吊古:凭吊古人。
秋何极:秋天何时结束?极,终尽。
后夜明月:晚上月亮明亮如故。
矮篱吹笛:在矮篱旁吹奏笛子。
人间:这里指世间。
往事:过去的事情。
泪先滴:流泪先于泪水滴落。
【赏析】
这首词写怀人之思。全词以清真词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周邦彦的仰慕之情。上片起首两句点明词题,抒发自己久未能报周邦彦之意。下片则以咏叹的口吻抒写了怀念周邦彦的感情,并描绘了他的作品。
此词是词人应友人之邀,和周邦彦的《兰陵王·小坡以和清真词索和,久未有以报也》而作。周邦彦的《兰陵王》原词描写了当时汴京一带的繁华景象,表现了一个风流才子的情怀。这首词与周邦彦的原词相比,词人更突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词人首先以“恁肠直”点出自己的性情,然后描绘了一幅竹林景色。“一片当时瘦碧”,用一个形象的画面,勾勒出了竹叶淡青微白的情态;“风流尽歌吹竹西,忍见韩陵可怜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当时歌舞升平的景象,但同时暗含着对韩陵山荒凉景色的同情。这里的“韩陵”是指韩愈被贬至潮州时所写的《祭柳郎中墓文》,其中写到韩愈曾梦见自己被贬谪至潮阳,梦中见到一座凄凉的坟墓,旁边有一株高大的柳树,柳枝垂下,遮住了坟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当年在汴京,人们纵情歌唱,舞姿飘忽,但如今再回首,只能看到荒凉的韩陵山,心中不免生出悲凉之感。
词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去描绘当时的景色。“凄凉说故国,曾识平原座客。”这两句是对周邦彦原词中的“凄凉说故国”一句的改写,表达了一种深深的乡愁和对过去的追忆,同时也暗示了词人曾经见过晏子这样的平原座客,从而更加突出了他的才华。
词人又将笔锋一转,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高吟向,银烛翠樽,搥碎珊瑚一千尺。”这三句是对自己高吟时的描绘。在明亮的烛光下,他尽情地吟唱着自己的诗歌,直到将那珍贵的珊瑚杯击得粉碎。这里的“捶碎珊瑚”并不是真的击碎了东西,而是通过夸张手法来表达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下片主要抒发了对周邦彦的怀念之情。“于今总陈迹”,这句是对周词原词中的“于今总陈迹”一句的改写,表达了一种感慨万千的情感。“算梦冷琴衣,香堕筝席”则是对周词原词中的“算梦冷琴衣,香堕筝席”一句的改写,表达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留恋之情。这里的“琴衣”和“筝席”都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器物,代表着他们的高雅情趣和艺术成就。
词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心情。“东风杜宇啼寒食,便一树梅萼,几丝杨柳,销魂都怨遍水驿。”这三句是对周词原词中的“东风杜宇啼寒食”一句的改写,表达了一种伤春感时的情感。同时,这几句话还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寒食节到来的时候,东风轻拂,杜宇鸟啼叫不已,树上的梅花盛开,柳絮飘飞,整个水驿都被这美丽的景象所包围,让人心生哀愁。这里的“水驿”指的是古代驿站的名称,代表着一种遥远的距离和无尽的思念。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又有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同时还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之情。这种情感的变化和交织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层次感和深度,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