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落霓裳,更谁问、开宝当时遗谱。
无奈客里销魂,愁深屡回顾。
浑不信、蛇皮弦子,惯弹得、泪珠如雨。
满地江湖,极寒宫阙,回首何处。
便从此、铁板铜琶,把棋局沧桑为君诉。
多少琼花璧月,总春风尘土。
才昨日,淋铃曲罢,怨天涯、肠断声苦。
又是一抹斜阳,暗迷烟树。
这首诗是苏轼在乙未年十一月二十日观伶人演长生殿弹词后所作,名为《琵琶仙》。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诗句解释与赏析:
冷落霓裳,更谁问、开宝当时遗谱。 (“冷落霓裳”,意指宫廷中的华丽音乐已不再被重视。)
“冷落霓裳”指的是宫廷中曾经华丽的音乐已经变得不再受到重视。
“开宝”是北宋的一个年号,这里可能是借用了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象征。
“遗留谱”可能是指那些珍贵的乐谱仍然保留下来,但已经被遗忘或忽视。
无奈客里销魂,愁深屡回顾。 (“客里销魂”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孤独和悲伤感。)
“客里”,意味着诗人处在他乡,身处异乡,内心充满了孤独和忧郁。
“销魂”形容极度的伤心或痛苦。
“屡回顾”表示诗人不断地回顾过去的美好时光,但现实的困境让他深感无力。
浑不信、蛇皮弦子,惯弹得、泪珠如雨。 (“蛇皮弦子”,可能指古代乐器的弦非常粗,弹奏起来声音粗糙。)
“不相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状的不满和怀疑。
“蛇皮弦子”形象地描述了乐器的弦质粗糙,演奏时发出沙哑的声音。
“惯弹得”强调了这种乐器的使用者已经习惯了它的特性,以至于演奏得如此熟练。
“泪珠如雨”生动地描绘了演奏者在演奏时的泪水如同雨水般落下的情景。
满地江湖,极寒宫阙,回首何处。 (“满地江湖”,可能指诗人所处的环境充满了江湖气息,而“极寒宫阙”则可能暗示着宫中的冷漠和无情。)
“江湖”通常用来形容世事变迁,比喻诗人所经历的社会环境和变化。
“寒宫阙”可能指皇宫中的冷漠和无情,或者暗指诗人心中的一种孤寂和冷清。
“回首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去。
便从此、铁板铜琶,把棋局沧桑为君诉。 (“铁板铜琶”,可能指一种打击乐器,用于伴奏音乐。)
“从此”表明从此刻开始,诗人将采取行动。
“铁板铜琶”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组合,可能代表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把棋局沧桑为君诉”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音乐来诉说他的感慨和经历,希望能够引起对方的共鸣。
多少琼花璧月,总春风尘土。 (“琼花璧月”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琼花璧月”可能指历史上的一些美好事物或人物。
“总春风尘土”表达了这些美好事物或人物最终都会被时间遗忘,只留下尘埃。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感慨,认为那些曾经辉煌的事物最终都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才昨日,淋铃曲罢,怨天涯、肠断声苦。 (“淋铃曲罢”可能指某种乐器演奏完毕的情景,也可能指某种情感的结束。)
“才昨日”表明这种情感发生在不久前。
“淋铃曲罢”可能是指某种音乐演奏完毕,也可能是指某种情感的结束。
“怨天涯、肠断声苦”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悲痛之情。
又是一抹斜阳,暗迷烟树。 (“一抹斜阳”,可能指夕阳西下的景象。)
“又是一抹斜阳”表达了诗人对夕阳的感慨,夕阳西下总是让人感到时光流逝。
“暗迷烟树”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烟雾弥漫,树木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和自然的感慨,以及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是苏轼在乙未年十一月二十日观看伶人表演长生殿弹词后的即兴之作。通过描写琵琶音乐、宫廷生活、历史变迁等元素,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