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诸秋光,乍疑是、两岸芦花如霰。
刚得软语轻回,差池转堪恋。
思一缕、红丝系住,怕飞入、掌中难见。
明月楼台,梨花院落,曾否寻遍。
问何事、沙际飘零,惹西去、潘郎鬓都变。
争向水晶帘外,对晓风初卷。
看画阁,银钗几许,留伴他、傅粉人面。
借取玉女缝衣,一双并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琵琶仙·秋日桑干河上见双白燕》。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远诸秋光,乍疑是、两岸芦花如霰。
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远诸秋光”指的是遥远的秋天的气息,”乍疑是、两岸芦花如霰”则是指看到两岸的芦苇像雪花一样飘落,给人一种秋天的美感。这里的”芦花如霰”形容了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刚得软语轻回,差池转堪恋。
这句诗描述了燕子的飞行轨迹,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刚得软语轻回”描绘了燕子的声音,”差池转堪恋”则形容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挽留。这里的”差池”指的是燕子飞翔时的姿态,给人一种优雅、轻盈的感觉。

思一缕、红丝系住,怕飞入、掌中难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喜爱和留恋之情。”思一缕、红丝系住”描绘了诗人想要留住燕子的愿望,”怕飞入、掌中难见”则形容了燕子飞入手中却无法抓住的遗憾。这里的”红丝”象征着爱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明月楼台,梨花院落,曾否寻遍。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曾经去过的地方,给人一种美好的回忆。”明月楼台”形容月亮明亮的地方,”梨花院落”则描绘了梨花盛开的场景。这里的”曾否寻遍”表示诗人曾经去过很多地方,寻找过自己心中的美好。

问何事、沙际飘零,惹西去、潘郎鬓都变。
这句诗揭示了燕子为何会出现在诗人的生活之中,引发了诗人的感慨。”问何事、沙际飘零”询问着燕子出现的原因,”惹西去、潘郎鬓都变”则形容这些燕子给诗人带来的困扰和影响。这里的”潘郎鬓都变”指的是潘安的鬓发都变白了,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争向水晶帘外,对晓风初卷。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燕子的观察和感受。”争向水晶帘外”表示燕子争相飞向透明的窗户外,”对晓风初卷”则形容了早晨的微风吹拂着窗帘的情景。这里的”水晶帘”象征着美丽和纯洁,而”晓风初卷”则传达出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看画阁,银钗几许,留伴他、傅粉人面。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燕子的观察和感受。”看画阁,银钗几许”表示诗人看到了画楼上挂着银饰的装饰物,”留伴他、傅粉人面”则表示燕子飞到诗人身边,陪伴着他的容颜。这里的”傅粉人面”指的是美丽的容颜,而”银钗几许”则描绘了女子的饰品,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借取玉女缝衣,一双并剪。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借取玉女缝衣”表示诗人想象着自己能够拥有一位美丽女子相伴,”一双并剪”则描绘了女子为他缝制衣服的情景。这里的”玉女”象征着美好和纯洁,而”一双并剪”则传达出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燕子飞行、诗人与燕子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