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王观用宾

修短由来不可期,未应天道竟无知。
将闻司马终传史,犹记伯鱼初学诗。
江阻钱塘何限恨,山埋玉笥有馀悲。
老怀正复成多感,况值梅黄雨细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王观用宾》是元代凌云翰的作品。这部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价值,不仅展现了作者凌云翰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凌云翰(约公元1357年—约公元1403年),字子高,号梦窗,浙江仁和人,元末明初诗人及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其文风豪放而不失细腻,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1. 原文内容
  • 原文如下:“修短由来不可期,未应天道竟无知。将闻司马终传史,犹记伯鱼初学诗。江阻钱塘何限恨,山埋玉笥有馀悲。”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命运和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诗句中的“江阻钱塘”可能指的是杭州西湖的历史背景,而“山埋玉笥”则暗含了对古代藏书之地的怀念。
  1. 作品赏析
  • 在赏析《悼王观用宾》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可以探讨作者如何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同时,也可以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韵律结构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写作背景
  • 《悼王观用宾》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探究。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于理解作品的内涵至关重要。此外,还可以研究该作品在当时文学领域的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1. 思想价值
  • 《悼王观用宾》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宝库。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对人生、历史和哲学的独特见解,这些观点对于当代读者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1. 文化传承
  • 作为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悼王观用宾》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它的研究与传播,可以促进国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悼王观用宾》不仅是一部反映历史变迁和个体命运的佳作,也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深刻思想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元代文学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