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垂虹桥泊舟倡和

何年伐石驾危桥,鲸浪翻江白雨飘。
势控三吴虹倒影,气吞七泽水通潮。
重渊有怪犀难照,蔓草无名火不烧。
伯国黄金闻铸像,王门白玉想为标。
功成海上身先退,脍熟江东兴可邀。
岁月几何流水逝,山川如旧古人遥。
鸿飞矰缴何由篡,鹤去樊笼不可招。
浩荡扁舟归鉴曲,寂寥方丈似中条。
越人尚以鸡为卜,楚俗相传鹏类鸮。
自把文章论倚伏,敢将交态较淳浇。
五湖烟景随时异,万里风萍触处漂。
却忆春晖楼上去,为君裁取玉为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垂虹桥泊舟倡和》是元代诗人陈基所作的一首七言排律,创作于元朝时期。这首诗通过描绘桥梁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受,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诗中“何年伐石驾危桥,鲸浪翻江白雨飘”描绘了一座巍峨的桥梁如何在自然的巨浪与雨水之中屹立不倒,展现了桥梁的坚固与伟大。接着“势控三吴虹倒影,气吞七泽水通潮”,进一步描述了桥梁在地理环境上的重要性和它所带来的影响。

诗歌中的“重渊有怪犀难照,蔓草无倒火不烧”也透露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美感,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自然界所特有的力量和魅力。

《次韵垂虹桥泊舟倡和》不仅是一首赞美桥梁壮丽的自然景观诗,同时也是一篇充满哲理、富有诗意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元代诗歌的特点以及作者陈基的艺术造诣,为研究元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