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叔方寄沈仲说

公子新成江上宅,更依西渚结幽亭。
时清墟里还无警,月黑柴扉不用扃。
流水暗和琴瑟响,好山浓入画图青。
故人《白雪》歌难和,孺子《沧浪》曲自听。
每厌狂夫谈《酒谱》,还从处士授《茶经》。
庭前剩折忘忧草,不负君家玉胆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叔方寄沈仲说》并非是元代诗人陈基的作品,而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作品。此诗描绘了江上新建的宅邸与西渚上的幽静亭子,以及宁静夜晚的美景。陈基的《次韵叔方寄沈仲说》实际上是一首七言排律,而非诗歌名句。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
  •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无锡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高启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上,被誉为“吴中四杰”之一。
  • 至元四年,高启因被人诬告而被捕入狱,后被释放并继续他的学术生涯。尽管他在元朝时期曾短暂为学士,但不久即因直言进谏而被朝廷冷落,最终选择了隐退。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公子新成江上宅,更依西渚结幽亭。”这句描述了一位公子在江边新建的宅邸,周围环绕着美丽的西渚,建起了一座幽静的亭子。
  • “时清墟里还无警,月黑柴扉不用扃。”这句话描绘了夜晚时分的宁静,乡村里没有警报声,月光下也不需要关闭柴门。
  • “流水暗和琴瑟响,好山浓入画图青。”通过流水的声音和琴瑟的合奏,以及山景的美丽,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高启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宁静的夜晚与繁忙的生活相对照,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高启的仕途遭遇有关。他曾直言不讳地批评过元朝的昏庸政治,因此被排挤出朝廷。在这种背景下,他可能在隐居期间创作了这首诗。
  • 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矛盾和问题,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美景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次韵叔方寄沈仲说》并非陈基所作,而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高启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