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与凫,皆鷇育。凫爱水游鸡爱陆。凫昔未辨雌与雄,母不顾之鸡为伏。
鸡渴不饮饥不啄,以腹抱凫谁敢触。凫脱鷇,鸡鼓翼。
日日庭中求黍稷,啄啄呼凫使之食。凫羽日䙰褷,一朝下水不顾鸡。
鸡在岸,凫在水,赋性本殊徒尔耳。鸡知为母不知凫,恨不随波共生死。
鸡凫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鸡凫行》是元代诗人陈基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提供对作品更为全面的理解:
作者介绍:陈基,元代临海人,字敬初,为黄弟子。至京师后曾为人草谏章,因力陈顺帝并后的失政而几遭不测,引避归乡。后来张士诚据吴时,陈基被召为学士,其书檄多出自手。明兴后,太祖诏修《元史》,并赐金而归。陈基在文学、哲学及史学领域均有涉猎与成就。
诗歌内容解析:诗中通过“鸡”与“凫”的形象对比,描绘了两者在生活环境与性格上的差异。鸡爱陆,常守在陆地上;而凫则爱水,自由地游弋其中。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思考。凫未辨雌雄时,母凫不顾,而鸡则默默守候,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和牺牲精神。当凫脱鷇后,不再顾及母鸡的存在,而鸡仍努力飞翔,寻求食物。这反映出两种生物在面对生存挑战时的不同选择和态度。
历史文化背景:《鸡凫行》的创作背景与元末社会动荡密切相关。陈基身处战乱之际,通过对鸡和凫这两种动物的描写,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关系和政治局势。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鸡凫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元代的社会风貌以及文人对生命、政治、道德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