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周学士巾子山留题

昔日控鹤此山颠,今日何日集众仙。
九天使节环佩响,三岛候车幢盖连。
洗心已共江水白,受命正与山松坚。
东西瞻顾起更坐,手挥五弦鸿雁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周学士巾子山留题》是一首由元代诗人陈德永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陈德永:元代台州黄岩人,字叔夏,号两峰。少师从盛象翁、林弦斋,台省辟为和靖书院山长,累官江浙儒学提举。有《两峰惭草》。陈德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个人的情感。
  1. 诗歌原文
    昔日控鹤此山颠,今日何日集众仙。九天使节环佩响,三岛候车幢盖连。洗心已共江水白,受命正与山松坚。东西瞻顾起更坐,手挥五弦鸿雁边。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 情感真挚:诗中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慨。从“洗心已共江水白”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而“受命正与山松坚”则传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简练而富有韵味,如“九天使节环佩响”中的“环佩响”不仅形容了节日的气氛,也暗示了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其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 个人经历:诗人陈德永的个人经历也为其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他曾经历过官场的浮沉,也曾隐居山林,这些经历都在他的诗作中有所反映。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九天使节”、“三岛候车”,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的深度,也使得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想象力。
  • 节奏韵律:诗歌在节奏上处理得当,既有平仄的规律,又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这种韵律上的把握使得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1. 文化意义
  • 历史见证:作为元朝时期的文学作品,《次韵周学士巾子山留题》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化风貌的一种体现,对于研究元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审美价值:《次韵周学士巾子山留题》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德永的《次韵周学士巾子山留题》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技艺,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元朝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