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湖南

湖月娟娟在,衣寒怯早行。
水边孤鹤起,郊外乱鸡鸣。
牢落身将老,艰危世未平。
何当谢尘鞅,归傍白云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过湖南》是元代诗人陈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镒:作为元代丽水(今属浙江)的处士,其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为其诗作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1. 作品原文
  • 湖月娟娟在:描绘了夜晚湖面上皎洁的月光,给人以静谧、清冷的感觉。
  • 衣寒怯早行:体现了作者因寒冷天气而感到不适,甚至有些畏惧早起行走的状态。
  • 水边孤鹤起:通过描写湖边孤独的鹤群起舞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意境。
  • 郊外乱鸡鸣:描绘了清晨郊外鸡鸣声此起彼伏的场景,暗示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牢落身将老: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岁月流逝、身体衰老的无奈和感慨。
  • 艰危世未平: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关注。
  1. 思想情感
  • 忧国忧民:通过诗歌中的“牢落身将老”和“艰危世未平”,可见诗人深切地关心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安危,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 追求自由:诗人通过描写湖边孤鹤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1. 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生动鲜明,如“湖月”、“孤鹤”、“乱鸡鸣”,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 语言精炼:诗句用词精炼,字句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优美的韵律感,使整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现了元代社会的政治状况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 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早过湖南》不仅是一首充满美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人生、社会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