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栗寄云林

朅来常熟尝新栗,黄玉穰分紫壳开。
果园坊中无买处,顶山寺里为求来。
囊盛稍共来禽帖,酒荐深宜蘸甲杯。
首奉云林三百颗,也胜酸橘寄书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栗寄云林》是元代诗人张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及其赏析
  • 诗歌原文
    朅来常熟尝新栗,黄玉穰分紫壳开。
    果园坊中无买处,顶山寺里为求来。
    囊盛稍共来禽帖,酒荐深宜蘸甲杯。
    首奉云林三百颗,也胜酸橘寄书回。
  • 诗歌赏析
    《新栗寄云林》是张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品尝新栗的愉悦感受。诗中的“朅来常熟尝新栗”表明诗人亲自到访常熟品尝当地的特产——新栗,而“黄玉穰分紫壳开”则生动地描绘了新栗的色泽和质感。接下来的“果园坊中无买处”,反映了市场上新栗的珍稀,以及诗人为此特意前往顶山寺寻找的愿望。
  1. 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
    张雨(1283年—1359年),字伯雨,号句曲外史、贞居子,是元朝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出生于杭州的钱塘,早年遍游名山,后来成为道士,曾随开元宫王真人入京,并欲官之不就。
  • 创作背景
    在元初的社会动荡中,张雨选择了出家为道士的生活方式。尽管他曾随王真人入京,但并未获得官职,而是继续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此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1. 诗词鉴赏
  • 艺术手法
    《新栗寄云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通过简洁而富有节奏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新栗的喜爱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律诗的结构规整,音韵协调,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 主题表达
    此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元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对新栗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中还隐含了对官场的淡泊和对宗教生活的向往。

张雨的《新栗寄云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更是元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态度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初时期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态,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