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绿谁持作羽觞,使君亭上晚樽凉。
玉茎沁露心微苦,翠盖擎云手亦香。
饮水龟藏莲叶小,吸川鲸恨藕丝长。
倾壶误展琳琅袖,笑绝耶溪窈窕娘。
碧筒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碧筒饮”是古代文人雅士喜爱的一种消暑饮品方式。下面对“碧筒饮”的详细介绍:
- 历史起源
- 起源时期:“碧筒饮”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当时文人雅士在炎热的天气中寻找解暑之法,而荷叶因其清凉爽口的特性而成为首选。
- 发展沿革:到了唐宋时期,碧筒饮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是文人雅士的专利,也逐渐被民间所接受。这种独特的饮用方式,不仅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 制作方式
- 材料选择:选用新鲜荷叶作为盛酒的容器。荷叶本身具有清凉的特性,能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口感体验。
- 制作过程:首先采摘新鲜的荷叶一段,清洗干净后晾干水分。接着将荷叶卷拢如盏,轻轻捅破叶心以使其与叶茎相通,形成一个类似于现代吸管的形态。最后从这个茎管中吸取酒酿进行饮用。这一过程充满了创意和文化韵味,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独特享受。
- 文化意蕴
- 诗意描述:文人们在使用碧筒饮时,常常用诗歌来表达其情感。如诗句“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生动描绘了饮用时的情态和酒的味道。
- 文化传承:端午佳节,济南地区还保留了一项传统习俗——碧筒饮。这项活动不仅是一种消暑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 现代价值
- 养生功效:碧筒饮因其独特的制作过程,使得饮酒时带有荷叶的清香,既清爽又有益健康。现代研究表明,荷叶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清热解毒、降低血脂等功效。
- 艺术价值:碧筒饮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的制作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艺术魅力。许多工匠会仿制碧筒杯,使得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保留和发扬。
碧筒饮不仅是古人夏日解暑的良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制作方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