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元馆主在齐梁,乃有元之吴郡张。
相望八百四十载,我居鹤台如故乡。
元统元年冬十一月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成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
介绍
我不知道。
相关推荐
元统元年冬十一月,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成制十小诗以见示,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 崇元馆主在齐梁,乃有元之吴郡张。 相望八百四十载,我居鹤台如故乡
【注释】 元统元年:元朝的元统年号。 菌山:山名,在句曲附近。 巢居:鸟兽栖息之所,这里指隐居生活。 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制作了十首小诗以自我表现,呈交给隐居者华阳先生,请他看看是否值得捧腹大笑。 【赏析】 这是一首隐士咏物诗。全诗通过写隐者观察飞檐松杪花、阴洞石的声音和老樵迷路相问这些细节,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联“望见飞檐松杪花,下盘阴洞石聱牙”
【注释】元统元年:指1333年。冬十一月:农历十月,此年为1334年。句曲:山名。外史:古代官名,掌管天文历法和地理方术,此处指作者自己。菌山:山名,在句曲附近。巢居:以树叶或枝条编成窝来居住,形容隐居生活。成制:完成作品。十小诗:十首诗。自见录:自我创作记录。呈华阳隐居:送给隐居的人。资一捧腹:让人捧腹大笑。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元统元年冬天写的十首诗的序文
```plain 缥缈洞庭连白云,绿橘黄柑能见分。 昨日扁舟寻好事,明年处士比封君。 【注解】 - 元统元年:公元1344年,元朝的元统年间。 - 冬十一月:农历十月后半部分到次年一月之间。 - 句曲外史:指张雨,一名天泽,号句曲外史。 - 菌山:地名,位于今浙江江山市石门镇。 - 巢居:指隐居生活。 - 十小诗
首先输出诗句: ```谷中仅仅一庵住,坛上累累白石陈。 杖随流水过邻舍,席与长松分主宾。 ``` 译文: 在山谷中,只有一个小小的庵屋居住,山巅上的石坛上,堆积着层层叠叠的白色石头。 我拄着拐杖,随着流水穿过了邻居的家舍,坐在长满松树的大树下,仿佛成了主人和客人。 注释: - 元统元年:指公元1341年(元朝元统元年)。 - 冬十一月:指的是农历十月之后到次年二月之前的这段时间,即冬季。 -
【注释】 元统元年冬十一月:指元统元年十月至十一月。元统是元朝的年号,公元1332年-1334年。 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成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句曲,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句曲外史,即张大千别称。菌山,即菌山道观,位于句曲山南麓。 成制:制成制度,这里指作诗。 自见录:指诗人自题的诗集。 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献给华阳隐居的人,让他捧腹大笑。 但倚茅君为座主,从称外史作官衔:依靠茅君为主人,自称外史为官衔
【注释】 1. 元统元年:指元朝的始建年号,公元1335年到1402年。 2. 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成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这是诗人对句曲外史在菌山筑巢居处的赞美。菌山,即菌子山,在今安徽黄山市境内,是道教名山之一。 3. 屋壁置书碑版多:指房屋的墙壁上放着很多书和碑刻。 4. 雄虹光怪凤凰阿:指彩虹的形态奇特、光彩斑斓,就像凤凰展翅。雄虹,彩虹;阿,通“呀”,此处作形容词用
【注释】 元统元年:即公元1334年。 冬十一月:农历十二月,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月份。 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指隐居于句曲山中的隐士。 成制十小诗以自见:创作了十首小诗来表现自己的志向。 自见:自我展现,自我表达。 华阳隐居资一捧腹:华阳山人资助作者,使他捧腹大笑。 肯借:愿意给予。 山中步障锦:指山中景色美丽如锦绣。 庇寒裘:遮蔽寒冷的衣物,比喻庇护。 三尺窗棂:窗户下沿的横木。 万株木
【注释】: 1. 元统元年:指公元1333年。 2. 冬十一月:农历十月,即冬天的第十一个月。 3. 菌山:山名,在今江苏句容附近。 4. 巢居:以鸟巢为屋栖身。 5. 成制:定下制度或规定。 6. 资一捧腹:意思是说诗作很有风趣,能让人捧腹大笑。资,资助;一,一个。 7. 天公:自然。 8. 倚天:依靠天空。 9. 负日读书:背着太阳读书。 10. 打眠:打盹儿,睡觉。 【赏析】:
【注释】 元统元年:金代天兴初年,为公元1220年。冬十一月:农历十二月。句曲外史菌山巢居:在句曲山中筑草庐而居,自号菌山子。成制:制定法令。十小诗:这里指写的十首小诗。自见录:自己编的集子。华阳隐居:指华阳洞。资一捧腹:指《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捧腹:笑的样子。 【赏析】 此诗作于元统元年冬十一月(金宣德七年),是诗人在句曲山中筑草庐而居、自号菌山子时所作。诗人以写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