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山翠欲流,天涯萍迹便堪游。
层峦倒影藏仙窟,一水新潮荡客舟。
系石藤萝常伴月,穿云猿狖自鸣秋。
凝眸未尽寻幽兴,直欲高飞最上头。
过清远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清远峡》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介绍:
-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人。因晚年筑台读书,故世称白沙先生。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及教育家,与王阳明齐名,并称为“南朱北王”。他早年跟随吴与弼学习儒家理学,后虽几次入京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却因此闭门谢客,专心于学问与著述。陈献章的学问和思想影响了后世,被尊为明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诗歌原文:
行人初上峡西头,已有心随下峡舟。
天下名山皆可爱,梦中慈母不来游。诗歌解析:
- 意境描绘:《过清远峡》通过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自然画面。诗人首先描写了行旅者登上清远峡的情景,随后表达了自己随着下船的动态感受。诗中用“已有心随下峡舟”来表达旅行者在大自然面前的心灵自由,同时也暗示着旅途中的孤独与自我寻找。
- 主题深意:“天下名山皆可爱”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而“梦中慈母不来游”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俗世的情怀和对亲情的思念。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更深刻地表现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
通过对《过清远峡》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山水描写诗作,而是蕴含着深邃哲理与人文情感的作品。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生旅途和心灵归宿的一种探索和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