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飞来寺

旅次维舟傍翠岑,穷幽策杖赋登临。
烟笼古木元关寂,风扫残红野径深。
客过柴扉云满袖,僧敲禅磬月归林。
洞门几许猿声咽,散入蒲团杂梵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飞来寺》是明代何维柏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该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飞来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游飞来寺》:

  1. 作者简介
  • 何维柏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创作涉猎广泛,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他的文学成就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1. 作品原文
  • 《游飞来寺》的原文如下:
    “寺古老于树,云深鸟道微。钟鸣群兽走,风送片帆飞。
    拄杖青崖抹,丹心白日驰。登台千载思,双鬓任风吹。”
  1. 诗歌鉴赏
  • “寺古老于树”,以“寺”为起点,通过对比寺庙与树的年龄,突显了古刹的历史沧桑感。
  • “云深鸟道微”,描写了寺庙周围云雾缭绕、鸟道隐约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幽静。
  • “钟鸣群兽走,风送片帆飞”,运用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寺庙中钟声回荡、山野间野兽惊逃的画面,以及帆船在风中飘动的宁静美景。
  • “拄杖青崖抹,丹心白日驰”,通过拄杖登山和赤子之心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纯净。
  • “登台千载思,双鬓任风吹”,反映了诗人登高远眺时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 创作背景
  • 该组作品可能是何维柏在其晚年时期创作的,通过对飞来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深热爱。
  • 此诗可能也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所见所感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1. 艺术特色
  • 何维柏在《游飞来寺》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哲学意味。
  • 诗句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也有微小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何维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 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1. 文化意义
  • 《游飞来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学思考的作品。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也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来源。

《游飞来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风光诗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文化底蕴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