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维舟傍翠岑,穷幽策杖赋登临。
烟笼古木元关寂,风扫残红野径深。
客过柴扉云满袖,僧敲禅磬月归林。
洞门几许猿声咽,散入蒲团杂梵音。
诗句逐句解释#### 1. 旅次维舟傍翠岑,穷幽策杖赋登临。
释义: 在旅途中停船,靠近青翠的山峦,寻找幽静的地方徒步登山,登到高处吟咏。
- 注释: “旅次”指的是旅行中的临时住宿;“维舟”指搭建船只;“翠岑”形容绿色的山峰;“穷幽”意为深入探索;“策杖”是古代文人用来登山的工具;“赋登临”意味着吟诵诗篇以表达自己的登高感受。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趁着月色和微风,独自登上了高山,通过诗文来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2. 烟笼古木元关寂,风扫残红野径深。
释义: 烟雾缭绕在古老的树木之间,显得非常安静;风吹过凋零的花瓣,使得小路显得更加幽深。
- 注释: “烟笼”形容烟雾弥漫的景象;“古木”指的是高大古老的树木;“关寂”表达了一种寂静无人的状态;“残红”指落花,象征着春天的结束;“野径”是指没有经过修剪的小路。
- 赏析: 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
3. 客过柴扉云满袖,僧敲禅磬月归林。
释义: 客人经过简陋的柴门时,衣袖被云朵沾满了灰尘;僧人敲击木鱼的声音在月光下飘散,引导着月亮回到了树林中。
- 注释: “客过”描述了客人的到来;“柴扉”即简陋的篱笆门;“云满袖”形容衣袖被飘来的云彩覆盖;“禅磬”是佛教中使用的音乐工具,此处指僧人敲击的木鱼声;“月归林”意味着月色在树林中消散。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以及他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
4. 洞门几许猿声咽,散入蒲团杂梵音。
释义: 山洞的门有多少呢?猿猴的叫声在山谷间回荡,分散到了僧人坐垫上,与梵音交织在一起。
- 注释: “洞门”指的是山洞或洞穴;“几许”表示多少的意思;“咽”是声音低沉、压抑的形容;“散入蒲团”指的是声音传到坐垫上;“梵音”指佛教音乐或诵读经文的声音。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共存。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以及对宗教活动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