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君实

游子江南生事微,五年京国梦柴扉。
弹冠总为王阳在,乘櫜虚随陆贾归。
藜藿已秋仍寄食,芰荷当暑未成衣。
诸公也念求升斗,日夜高堂白发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王君实》是元代诗人傅若金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自己困境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傅若金(1304-1343),原名汝砺,后改与砺,江西省新喻(今新余县)人。他出身贫寒,少年时靠织布为生,后发愤读书,诗文造诣颇深。曾受业于范梈,并受到虞集、揭係斯等人的称赞。他的诗歌在异才被荐举后,辅助安南使节,并在广州教授任上有所成就。
  1. 诗歌原文
    游子江南生事微,五年京国梦柴扉。
    弹冠总为王阳在,乘橐虚随陆贾归。
    藜藿已秋仍寄食,芰荷当暑未成衣。
    诸公也念求升斗,日夜高堂白发稀。

  2. 诗句解析

  • “游子江南生事微”: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生活的艰辛,生活简朴。
  • “五年京国梦柴扉”:指诗人在京城生活了五年,却如同住在柴门之内一般简陋和空虚。
  • “弹冠总为王阳在”:王阳可能是指汉代王吉,此处指代的是官员,表明自己虽身居官场但内心并不满足。
  • “乘橐虚随陆贾归”:典故出自西汉陆贾的故事,陆贾辞官返乡,表示自己虽然有志于仕,但最终选择回归故土。
  • “藜藿已秋仍寄食”:藜藿泛指野菜等简陋的食物,表明诗人即使生活困苦,依然坚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
  • “芰荷当暑未成衣”:芰荷是夏季的植物,未成衣则意味着衣物尚未准备好,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
  • “诸公也念求升斗,日夜高堂白发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平民生活的向往。

《寄王君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时代背景和个体遭遇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