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石头城

背郭嚣尘远,高秋川岳清。
幽怀初旷荡,陈迹故纵横。
遥望龙盘旧,长怜蚁穴争。
绀园随处辟,粉堞向来倾。
发草窥眢井,看碑验故茔。
门开苍耳路,亭爱翠微名。
远树淮南出,沧江鸟外明。
人烟川浩渺,风物岁峥嵘。
吹帽仍佳节,传觞但老兵。
愚生杂蛙黾,浪走愧璜珩。
去去帆樯尽,萧萧芦苇鸣。
登高未成赋,览古独含情。
政复哀王粲,何堪厌祢衡。
敝庐沧海曲,目断白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登石头城》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萨都剌的相关背景:

  1. 作者简介
  • 萨都剌,字天锡,雁门(今山西代县)人,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祖父以勋留镇云代,因此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
  • 萨都剌在年轻时就取得了进士及第的荣誉,并在翰林院担任过应奉文字的工作。之后,他还曾出京为燕南经历,并在御史台任上有所作为。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官场经验,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 诗歌原文
  • “九日吟鞭聚石头,翠微高处倚晴秋。”描绘了诗人站在石头城的高处,眺望着明媚的秋天景色。
  • “西风不定雁初度,落木无边江自流。”则通过秋风中大雁南飞、落叶飘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 作品赏析
  • 在这首诗中,萨都剌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九日登石头城》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 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萨都剌展现了自己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敏感与关注。
  1. 历史背景
  • 《九日登石头城》创作于元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文人往往需要在政治斗争中保持清醒,同时也需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 在这样的背景下,萨都剌的作品常常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感。他不仅关注自然景观的美,更关注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1. 艺术特色
  • 《九日登石头城》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豪放的气势,也有细腻的情感。
  • 这首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简洁有力的词句,传达出了深沉的意境。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使得诗歌既易于理解,又能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
  1. 文化影响
  • 作为元代的代表诗人之一,萨都剌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来的文人墨客产生了重要影响。
  • 通过对《九日登石头城》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学的特色和魅力,以及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萨都剌的《九日登石头城》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元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深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