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 · 农夫渴雨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鹦鹉曲·农夫渴雨》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冯子振所作。这首作品不仅反映了农民对雨水的迫切需求,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该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1. 作者背景:冯子振,元代文学家,其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深刻的社会意义,展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
  2. 作品原文:《鹦鹉曲·农夫渴雨》描绘了农夫们因年久未雨而焦急等待的场景。他们期盼着能够迎来一场及时雨,以解燃眉之急。然而,天公不作美,连片云雷都未曾出现,使得农人的心情愈发沉重。
  3. 主题思想:诗中反映了农民对于自然现象的依赖,以及他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无助。通过这一主题的表达,作品传达出对农民辛勤劳作与生活困境的同情以及对大自然无常的感慨。
  4. 艺术特色:冯子振在作品中采用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其格律严密,虚实结合,通过简洁有力的词句,生动刻画了农夫渴望雨水的心声。

在了解这些内容后,还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 关注农业生产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理解农民对于降雨的需求与期盼。
  • 体会古代文人对于民生的关注与人文精神的表现。
  • 学习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灵感,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

《鹦鹉曲·农夫渴雨》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散曲,更是一曲充满人文关怀的颂歌,表达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向往。它不仅展示了冯子振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社会与文化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