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 · 园父

紫门鸡犬山前住。笑语听伛背园父。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
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鹦鹉曲·园父》是元代文学家冯子振创作的一首散曲,主要描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下面将深入探索这首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 紫门鸡犬山前住: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村景象,紫门象征着尊贵,鸡犬则意味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 笑语听伛背园父:描述了村民们在园父(可能是一位老者)的指导下,相互交流笑语,体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辘轳边抱瓮浇畦:形象展现了农民劳作的情景,用“抱瓮”和“浇畦”等动作描绘了辛勤耕作的画面。
  • 点点阳春膏雨:通过“阳春膏雨”这一意象,传达出春雨滋润大地的美好画面。
  • 菜花间蝶也飞来:捕捉了蝴蝶在菜花丛中飞舞的生动场景,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 杏梢红韭嫩泉香:以杏花和韭菜的香气,描绘了一个清新宜人的环境,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气息。
  • 是老瓦盆边饮处: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老瓦盆边饮茶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1. 创作背景
  • 冯子振(生卒年不详),字海粟,元代湖南湘乡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大德二年(1298年)登进士及第。虽然仕途顺利,但晚年归乡后致力于著述。他的作品以散曲最为著名,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作品中通过细腻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田园诗意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乡村的宁静。
  • 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冯子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语言精炼:全曲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

《鹦鹉曲·园父》不仅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散曲,更是冯子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和表达。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